1918年年初,隨著第一盞燈在潭州亮起,潭州迎來了快速發展。

潭州市招牌街,是一條500多米的老商業街,也在這年,老酒換新瓶。

然而這樣的好勢頭,隻過了一年,便偃旗息鼓。隻因潭州來了個大惡人--湖南督軍張耀祖。

19歲的張守業,披著件風衣,自認很瀟灑的帶著兩名跟班,在落滿秋葉的招牌街上,遊手好閑,四處逛蕩。瞧見好看的娘子,免不了上去誇讚兩句,卻也不會做出什麼齷齪之事。更知不能張揚,隻因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小命說丟就丟了。

尋見一角人員聚集處,本著有熱鬧不看王八蛋的原則,也帶著兩名跟班擠了過去。

人員聚集的中心處,是一處搭著棚子的露天戲園,戲園的戲台上扯著一副橫幅,上麵寫著八個大字“鏟除舊製,還我民主”。張守業雖是一名十足的紈絝子弟,但也不是不學無術的草包,他自然是認識這幾個字,更明白君子不立危牆的道理,深知此地不可久留,帶著跟班正準備開溜,卻突然被一名,正慷慨陳詞的年輕女學生吸引住了目光,隻一眼,就被掐住了心神。

台上慷慨陳詞的女學生,齊肩短發彎彎眉,臉如鵝蛋氣如梅,大大眼睛剪秋水,小小鼻子盈盈嘴。她,脖子上係著一條黑色的圍巾,身穿藍色長袍,齊領,前襟右掩,內套藍色長褲,腳蹬黑色布鞋。女學生的身後,還有四五名統一著裝的女學生,在演講到熱烈的時候,會遙相呼應,烘托氣氛。

管他世事輪回,星河倒轉,生死賤貴,張守業就那麼直直的望著, 望著,仿佛世間隻剩下那一襲藍色的身影。

圍觀的人群開始一陣騷動,兩個跟班連忙拉住張守業,急切的說道:“少爺快走,巡警過來了。”

無動於衷。

“少爺,少爺!”

置若罔聞。

兩人準備扛起少爺跑路了。

張守業卻突然回過神來,伸長脖子望了眼身後,隻見身後遠遠地有一隊巡警向這邊奔來。又瞧了瞧戲台,隻見戲台上四五名學生,正圍住發言的女學生,似在商議什麼,之後便四散奔逃了。

張守業眼瞧著那襲藍色的身影,向自己這個方向奔來,他卻沒有隨著看熱鬧的人群四散離開,而是脫下風衣,快速的迎了上去,小跑到女子身前,也不管她同不同意,一把把風衣披在她的身上,胡亂的扣好扣子,攬住她的肩頭,飛快的向街邊的一棟酒樓走去。兩個跟班也緊緊跟著。

入到酒樓,尋著角落裏一張空桌,就拉著女子的胳膊,一起坐了過去,嘴中還同時喊道:“店小二,點菜啦。”

店小二跑到跟前的當口,兩名巡警也進到酒樓中,環視了一圈,盯上了張守業這一桌,緩緩的走了過來。張守業察覺到身邊女子臉色不對,忙在她大腿上輕輕擰了一下,女子也是靈犀所致,迅速的換上了一副微笑的神情。

見兩名巡警就快走到身前,張守業連忙迎了上去,堆著笑臉說道:“兩位軍爺辛苦了,小的我是巡警第七小隊隊長李誌新的朋友,這裏有點點小小心意,犒勞犒勞兩位軍爺。”說完就把兩塊銀元塞入其中一名巡警的手中。

兩名巡警掂量掂量手中的銀元,對視了一眼,都換上一副笑臉,其中一名文縐縐的說道:“哈哈,原來是李隊長的朋友,幸會幸會,我們就不打擾公子吃飯的雅興了。告辭了,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