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
四野蝗蟲侵啃田地裏的莊稼,百姓流離失所。
潼關。
“黃巢”的大旗下,漫山遍野飄揚著無邊無際的雪白旗幟,黃巢趕到陣前,起義軍與唐軍展開激戰……
長安金光門。
唐僖宗和四個皇子幾個妃子,由五百神策軍護送下,出城逃跑。
城中一片大亂。
字幕: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1年)
長安大道。
起義軍一隊又一隊地從人前走過,步兵們披著長發,纏著紅色的頭巾,穿著錦繡的衣服,扛著刀槍。頂盔帶甲的騎兵,舉著雪亮的長矛挺坐在馬上,輕快地跑過,數不清的輜重車輛,滿載軍器和糧物,緊跟其後。
黃巢坐著用黃金裝飾的車乘,從長安東麵的春明門進城,百姓們夾道歡迎。
同州城。
大雪紛飛,黃巢起義軍同州防禦使朱溫與左右巡視軍營。
起義軍凍死在雪地不少,許多士兵衣著單薄,在寒風中驚抖。
將領胡真:“唐軍目前以十一路軍進擊長安,黃巢不給增加援軍,主帥我們東麵戰線難以據守。”
將領謝瞳:“主帥我們不如歸順國家。”
朱溫:“嗯,我朱溫早有此心,胡真,你先去殺了監軍嚴實;我們以同州投降包圍我們的唐將王重榮。”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封朱溫為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全忠……”
朱溫率軍在戰場上馳騁……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封河中行營招討副使朱全忠做宣武節度使,等待收得長安,趕赴鎮守……”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由於黃巢還未平定,加封朱全忠為東北麵都招討使……”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加封朱全忠兼中書令,進爵東平郡王。”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封朱全忠為宣武、宣義節度使。”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封朱全忠兼徐州、揚州節度使。”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晉升朱全忠東平王爵位。”
疊印:
一雙宦官的手,展開詔書:“……晉升朱全忠梁王爵位。”
汴梁城(開封)。
由唐昭宣帝派出的龐大的特級使團,由宰相張文蔚為冊禮使,禮部尚書蘇循為副使;攝侍中楊涉為押國寶使,翰林學士張策為副使;禦使大夫薛貽矩為押金寶使,尚書左丞相趙光逢為副使。一組人帶著皇帝的禪位冊書;二組人帶著傳國寶,並包括大唐全部皇帝九寶;三組人帶著皇後、皇太後和太皇太後的全部金寶,率領百官,帶著天子的法駕,開赴大粱迎接朱全忠。
金祥殿。
梁王朱全忠坐於王位,接受詔書,接受百官朝拜。
宰相張文蔚大聲宣讀:“天祐四年三月甲辰,唐朝皇帝詔敕宰相張文蔚、攝侍中楊涉、翰林學士張策、禦使大夫薛貽矩、尚書左丞相趙光逢等,率文武百僚,備法駕奉迎粱朝,勉勵肅恭,尊戴明主。”說完隨從官奉獻出禪冊和“傳國寶璽”等璽印。
梁王侍官收下。
朱全忠:“朕輔佐國政並不久,今天能受禪,都是靠了諸位推舉擁戴之力,謝謝!從今日起,寡人宣布:代唐稱帝,改名字叫晃,國號梁,建都汴城,封唐衰宗為濟陰王。”
字幕:梁太祖開平元年。(公元907年)
河東(山西運城)晉王府。
晉王李克用患毒瘡臥在床頭,兒子李存勖在床頭站立。
監軍史張承業匆匆進帳:“晉王!承業趕來啦。”
李克用吐了一口血,臨死時拉著張承業的手托付後事:“我兒李存勖還小,沒有什麼經驗,而群臣又驕橫難製,我死之後,一切就全靠你來照顧了。”
張承業含淚道:“主公……”
李克用從床邊拿出三支箭,遞交對李存勖,鄭重地囑咐:“存勖,梁朝是我的仇家,這你知道。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是靠我的推薦擔任盧龍軍節度使據有幽州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曾經和我相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棄了我,前去歸順梁朝,跟我作對。這三件事,都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如今給你三枝箭,要完成三件大事,千萬別忘記你父親未了的心願!”
李存勖接過了箭,握緊抽泣道:“孩兒謹記在心,不完成您的心願,誓不為人!”
李克用聽完,閉上了雙眼。
李存勖繼位以後,三枝箭供奉在宗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