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梅山峒蠻 (上)(1 / 3)

球,圓的,嵌在天上能發光,放在地上能住人,擱到腿上,嘿嘿,還能踢!

球到底是什麼?

前有老子說:“球,鞠也。踢球即蹴鞠,蹴鞠即吃飯,吃飯即打人……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乃天道循環之根本也。”

後有孔子的弟子顏淵問孔子:“鞠為何物?緣何街邊小巷,上至古稀,下至垂髫,皆以蹴鞠為樂?”

子曰:“鞠而時踢之,不亦悅乎?有鞠自遠方來,不亦踢乎?人不踢而不慍,不亦鄙視乎?”

弟子皆點頭受教。

“蹴鞠”一詞,有確切記載的最早出現在《史記.蘇秦列傳》: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係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

曆史記載蹴鞠運動的出現乃是在兩年多年前的齊國臨淄,其實不然,早在洪荒時代,國人就開始踢球了……

隻是那時候的史官文采不好,“蹴鞠”兩個字筆畫又多,常寫不好,於是就用一個圓形的“O”(音:“哦”)來表示——“今天女媧和伏羲在房間裏‘OO’,然後黃帝和炎帝趴在窗戶口看女媧和伏羲‘OO’……”

難怪後人看不懂。

一片龜甲上刻了字,乍一看,稀疏的文字裏半數的都是“O”,讓人不禁浮想聯翩……

再細看,才發現第一個字是“五”,後麵接著三個“O”,大家又明白了一些——“哦……”

聲音一個比一個大,還有點頭的。

“你們哦什麼?”有人問。

“哦……”大家邊搖頭邊說。

大約五千年前。

具體多少年,鬼才曉得。

事實上,當所有人都不明白,正好有個人站出來說他明白,但又沒有證據證明他不明白的時候,他就是真的明白了——所以往往在這個年號前麵,還會有個“約莫”之類的詞。

插一句,龜甲是大約五千年前的龜甲,那刻字的人不是神經就是神仙,不是身上有屎就是未卜先知——後人都不敢確定具體多少年,他就敢在“五”字後麵加三個“O”!

……

神仙說,那一年,有兩個人在一個叫涿鹿的地方決戰。

天氣自然是飛沙走石,日月無光,不然對不起五千年開天辟地的一戰。

正方首領姓姬,名軒轅,聽說他爹是研究車的,沒什麼學問,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想起個好名字,結果半天沒憋出個字來,正要火起,忽然看到了剛發明的新車。

名字來了。

軒轅手下還有個叫神農的,一看就知道種地有一手,他帶領的部落,糧食年年豐收,這不正找軒轅借車運糧呢,南方一個叫九黎的部落打過來了,就在涿鹿這個地方,死活拉著糧車不放。

搶糧這邊的首領叫蚩尤——名字估計不是他老爸取的,自古以來,但凡是惡極之人,名字都不怎麼好聽。聽說蚩尤原本有兄弟九十九個,今年鬧糧慌,沒飯吃餓死了十八個,剩下八十一個瘦不拉嘰的,個個“獸身人麵,銅頭鐵臂”。

傳說傳說,不傳怎麼說呢,一件原本平常的事,傳著傳著自然就奇了——原來傳說就這麼回事。

說時遲,那時快,雙方部落在涿鹿的大平原上拉開了陣勢,給中間留出一大塊空地。開戰在即,看來不撞個魚死網破是誓不罷休了。

網,對,有網,兩片大網在空地上被架起,一個記事員捧著龜甲,準備記錄即將發生的事情。

蚩尤的一個兄弟在後麵“哼唧”了兩下,說了聲“餓”,接著倒地而亡——至於後麵的江湖中人倒地之前要先說聲“餓”,是否起始於此,就不得而知了。

聽到鼓響,大戰開始。

場上有霧,不知道是誰搞的鬼,反正雙方百十號人衝上來,迎麵相撞,捂鼻子抱頭的不在少數。然後隱約看到一個圓乎的黑影在地上溜走,場上人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黑影上,然後一窩蜂衝上去撲打,黑影溜到哪,他們就跟到哪。

如此僵持了甚久。

軒轅這邊戰前開了大灶,個個吃得嘴上抹油,卯足了勁。蚩尤和兄弟們幾天來點滴未進,頭腦發暈不說,那腿跟灌了鉛似的,提不起來,眼看被一個人衝到前麵去了,腳下還跟著那黑影。

定睛一看,竟是神農那小子,跑得忒快,眼看離網近了。

蚩尤身長一丈,腰圍八尺,雖然最近夥食不行,腰圍縮水了大半,但立身網前,仍如銅牆鐵壁,任他萬馬千軍,絕難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