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身為家裏的長女,自幼就知道身為女子的不易。她在臨安出生,那時候伯奶正跟爹鬧著爭家產,用盡心思想要把爹跟娘從家裏擠出去。
娘生了她以後,伯奶更是叫囂的厲害,嫌棄娘生了個女兒,不能給伯爺傳宗接代,嫌棄爹守不住家業。伯奶對爹和娘百般刁難,總是惡語相向。爹娘受不了才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了好幾個地方才在金陵安定下來。
這些事都是娘後來說給木槿聽的。娘每次提起來也總是自責,覺得是她拖累了爹,偶爾也因為木槿不是兒子感到遺憾。
這個世間對女子本就不公平,女子又何必相互責難。
她花錢定製了一百個木頭架子,免費提供給村裏的女孩兒用來種植溫室蔬菜,這個活計以女孩兒的體力完全可以承受。如果她們能夠抓住機會展現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 ,一定不會再被隨意地對待。
金哥兒的姐姐不就是被家人換了幾兩銀子和幾個糖盒嗎?她隻希望這樣的悲劇以後少發生一些。
木架的結構簡單,木匠很快就做好送到了羅家。木槿又去了一趟,親自指導萱姐兒和苗姐兒把發酵好的肥土和新鮮的泥土拌上草木灰,裝到木架子上的木槽裏,添到七分滿,再把王氏在菜園子裏育好的秧苗移栽到木架的槽裏。
木架子被安置在暖和的灶房裏,以後每天觀察菜秧的生長情況,按時澆水就好了。天氣好就打開門窗透氣,天氣寒了,就燒一盆木炭加溫。
村裏的其他女孩兒也都跟著一起學習。木槿告訴她們,蔬菜長成以後她全部回收,每斤的價格一定不比她們在鄉村集市上低,但是,她們種植出來的蔬菜,頭三年一定要全部賣給自己,如果違約就要按照市價賠木架子的錢,以後她也不會再收購違約者種出來的蔬菜。
三年後她們的去留自己決定。如果想繼續替木槿種植蔬菜,每個人都將獲得一份獎勵,獎勵直接添到她們以後得嫁妝當中,不會經過她們家人的手。如果她們不想繼續種植蔬菜,或者不想把蔬菜賣給木槿,木槿也不會追究她們的責任,木架子也不必退還,就歸她們所有。
女孩兒們聽了都很心動,爭先恐後地要跟木槿簽訂種植契約。有人覺得自己平時很能幹,想要領十個種植架回去,木槿勸她們量力而為,因為領了幾個種植架,就要按時完成一定量的成熟蔬菜,否則就要收回。她們這才漸漸恢複理智,每個人隻領取三至四個種植架。
木槿考慮到女孩兒的家裏情況,為了保證她們能拿到屬於自己的一份錢,特意讓羅永平找來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族長,還有裏長一起見證,讓女孩跟女孩的父母一起簽訂契約按下手印。
木槿算了一下,以一百個種植架的產量,他們以後的貨源就足夠了,後麵就要王氏多幫忙盯著一些女孩兒們的種植進度,不出差錯就行了。
解決了綠色蔬菜的問題,木槿又跟好幾個藕塘的主人簽訂了收購契約。羅永平覺得沒有必要,他們每天來跟主人采買第二日的量就行了,沒必要把整個藕塘都包下來,徒增一筆定金不說,萬一生意不好,這一塘的蓮藕就全砸他們手裏了。
木槿隻微微聽著,也不跟他強。他知道羅永平並不是不看好他們的生意,他隻是習慣了情願勞碌一些也不能浪費錢,可是他對城裏的消費水平不夠了解。
眼下還沒有進入臘月,等進入臘月讓羅永平經曆一番,他就能理解自己為什麼要提前做那麼多準備了。
她還讓羅槐平日多留意哪個村裏開塘放魚,到時候一定買回來一點養在家裏。還有雞鴨,也要多買回來一些養在家裏,她保證能賣出去,羅槐對此深信不疑,對她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安排完這些,木槿暫時有了幾天清閑,每天隻需要跟羅槐他們一起給沿街的店鋪送完貨物就可以早些回家。
不過她並不急著回家,送了羅家父子出城以後,她沿著秦淮河一路往南走,在城南的方山腳下,有一座定林寺,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寺廟,卻專門收留窮困的讀書人,給他們提供一個臨時住所。
木槿準備到定林寺給木樨尋一位先生教導他讀書,等春日裏鍾山學院招收新學生的時候讓他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