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即便以蕭何的博學,他竟然也認不出這是何種字體。
從字形上辨認,這兩個字和秦國大篆有些近似,蕭何隱約猜得出,這兩個字應是“拓疆”二字,隻是筆畫要比大篆簡約許多。
“呂公子,這字體似老秦大篆,可又無大篆字形圓勻;似楚文,又無楚文橫筆昂首首粗尾細的筆意。”
“但不知這是何種字體?”
“又是何人所書?”
“這兩字可又是拓疆二字?”
“蕭先生識得。。。。。。書?”
蕭何認得出呂遠鵬用隸書所寫的拓疆二字,著實讓呂遠鵬吃了一驚,幾乎要脫口把隸書二字說出。
要知道,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出現隸書這種字體,這個蕭何竟然能認得出!這如何能不讓呂遠鵬吃驚。
最初呂遠鵬想要在刀柄上刻字時,著實犯了好一陣愁。
原本這個時代的呂遠鵬也讀過私塾,能讀能寫,隻是這個呂遠鵬心浮氣躁,寫字這樣的事情他無論如何也做不好,哪一種字體都寫得歪歪扭扭。
而穿越的呂遠鵬,不要說後世基本失傳的其它戰國文字不會,就是秦國大篆籀文,呂遠鵬也從沒寫過。呂遠鵬前世唯一下功夫苦練過的,也就是適合硬筆書寫的隸書。
好在隸書和篆書有些近似,而且出現的年代應該也就是秦末漢初,年代相差不大,想來不會過於驚世駭俗。
當呂遠鵬把刻好的隸書“拓疆”木簡交給呂澤時,讓第一次見到隸書的呂澤也是大吃一驚。
呂澤可是太了解他這個弟弟了。
如說習武騎射,他這個弟弟倒是很有天賦,樣樣精熟,力氣更是驚人。可要說讀書習文,那就全無一點靈犀。
呂遠鵬寫出呂澤都不識得的字體,呂澤想不吃驚都不可能。
在呂澤的追問下,沒有思想準備的呂遠鵬,隻好推說是他自己有感於此時的各種字體繁雜難寫,故而自己偷懶簡化自創出的新字體。
此時,蕭何詢問,呂遠鵬又把和呂澤解釋的原委,向蕭何講述了一遍。
聽完呂遠鵬的解釋,蕭何不禁大為驚異。
苦讀二十餘年的蕭何深知,這個時代讀書人稀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這個時代識文斷字的人都不會閑賦在家,基本都在各國做官吏,能有資格在家清閑的人,又都是富貴人家,根本不在乎教幾個學生得到的那幾個小錢。
第二個原因,則是這個時代的字體太過複雜。
可眼前這種字體簡潔易學,如果能得到推廣普及,不僅是讀書人的一大幸事,更是功在千秋名留青史的大功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蕭何絕想不到麵前這個呂遠鵬,竟然天資聰慧如斯,能自創新字體。
求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