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顧義為什麼說等他了解到關於這個世界的一些知識,便會知道他一定有能力為父報仇。

原主顧義自小習武,是真正的天賦異稟,內力修煉可以說是一日千裏,資質極高,並且拳腳兵器也多有涉獵,猶擅刀槍。

而且在蜀郡,顧義也有著不小的名聲,隻是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名聲是特指顧義而已。

在蜀郡,有著“蜀郡三傑”的一個稱號,特指三位出色的青年俊傑,有言道:“顧宋麟兒,文治武功,一人而全,唐家青鋒。”其中宋家麟兒乃是指風海城的縣令之子宋柏,幼學之時,便展現出過人的治學天賦,唐家青鋒,則是指郡城唐家的唐文鋒,自幼文武雙全。

而其中顧家麟兒便是指原主顧義,數年前,顧義曾隨父親往多處緝凶,少年心性,每到一處便挑戰當地的門派高手,半年時間,各大門派青年一代皆敗,在江湖上聲名大噪,而當時顧義年僅十三歲。

隻是當時為便宜行事,每次都未曾穿捕快官服,也未曾透露姓名,隻言自己乃是一姓顧的無名小卒。

江湖上人多有猜測,是否是某個大家族的子弟外出曆練,所以也沒有人將其與顧義聯係在一起。

九層的《歸元勁》,外加內力中夾雜的黑龍真元,顧林自忖己身的實力應當不下於凝真巔峰的修行者,甚至猶有過之。

自內力修煉轉化為修行真氣的人,往往實戰能力比自幼進行真氣修行的人更強,畢竟許多人都已經在江湖上摸爬滾打了不少的歲月,隻不過自幼便修行真氣的人,一般都資質出眾,且不缺修行的資源,到了化元境,進境便遠超由內力轉修之人。

所以哪怕江湖上有許多人一輩子都隻修煉內力,如果資質出眾且擁有不錯的功法,練到極致也不遜於一般的修行者,這也是許多無緣修行的門派掌門、長老的實力,因為哪怕是在修行者中,最大的群體也是化元境。

將真氣化為真元,是一件真正的水磨工夫,乃是耗費時間最長的一個境界。

《歸元勁》是一門需要天賦或者時間的功法,因為綿長渾厚的內力特性,要麼就有極高的天賦去練習,否則便隻能靠時間去打磨。

江湖上有一個叫歸元門的小門派,修行的便是《歸元勁》,其前身乃是前朝顧家的遺族,在前朝,顧家也是一個大家族,隻不過顧林跟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隻是祖上曾有人在顧家擔任護衛,被賜顧姓和《歸元勁》功法,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過了這麼久,雙方早已沒有什麼往來,顧宗華也沒有什麼認祖歸宗的想法,畢竟是沒有什麼血緣上的關係,因此隻簡單對顧林提過幾次而已。

據顧林所知,歸元門的掌門也僅僅將《歸元勁》修行到第八層而已,自己已經修煉到第九層,完全不遜於絕大多數的江湖門派掌門了。

當然,江湖門派與修行者的門派,則又是雲泥之別了。

思索一番,顧林對自身的實力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

“明天先去伍家做一番了解,看看他們的態度。”

伍家作為涪江城除官家外的三大勢力之一,對自身窩藏逃犯之事自然是不會承認,因此顧林想從其他細節中找一些線索。

畢竟顧宗華與顧林當時隻是看到有形似逃犯之人進入伍家,兩人便一同進入,而那人進入後便不見了蹤影,之後也是在伍家之外才喝破那人的行蹤,進而一路追蹤到馬石林。

“那人定然是從伍家拿了極為重要的物品或者消息出去,否則也不至於有化元境巔峰的人來接應。”顧林思索著其中的可能,“幾人都是修行者,那堂主更是化元巔峰,必是修行門派,且勢力不小,不過在蜀郡好像未曾聽聞有這種修行邪異功法的大門派啊?”

當時那人的真氣侵入顧林體內,絲絲縷縷如跗骨之蛆一般,腐蝕著顧林的內力與經脈,充滿了邪異的感覺。

“一個小小的伍家分支,有什麼資格與一個勢力龐大的修行門派扯上關係?總不能是涉及到太守?可太守與郡城的伍家也並未對涪江城的伍家有過多的看重,畢竟連他們與風雨樓、賢武門的爭端都不願過多插手,怎麼會將重要之事交予他們?”

沒能想出什麼結果來,顧林決定明天去過伍家之後再做思量,旋即走出卷宗室。

零散的星月點綴著深沉的夜空,顧林踏著月色,向著自己的小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