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緒十六年(1 / 2)

????光緒十六年十月,北京城。

????這座地球表麵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是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都城。北通關外,南接齊魯,背靠蒙晉,東臨大海,又是咽喉之地,連接內外的交通要道。在經曆過明朝擴建,隨著滿人入關,這裏經過更進一步的擴建,已然成為舉世聞名的大都市。

????隨著國門漸開,各種洋貨也開始在這裏流動。華洋雜居,給這個古老的城市帶來了一些現代化的生氣。

????時近中午,整個城市顯得喧囂而嘈雜,各色商店的夥計們都在大聲叫賣,其中也不乏一些二鬼子――外洋買辦,往來兜售商品。一隊隊穿著號衣,手拿白蠟大杆子的營兵,還有背著大槍的練兵,不斷的在街上巡遊。

????這裏和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隨處可見提著鳥籠,四處遛鳥的旗人弟子,在大街上穿來過去。那些商戶或是順天府巡防兵丁見著他們,都會點頭問好,也有一些懶惰的,坐在茶樓裏,沏上一壺好茶,聽上一口好段子,懶洋洋的曬曬太陽,這日子就算打發過去了。

????整個城市,就是這樣,既有一絲朝氣,而又顯得暮氣沉沉。奇妙的結合在了一起。

????王福記在城北口那也算是有名的茶樓,門口早站著幾個夥計,袖著手站在那裏,等著招呼上門的主顧。突然當中一個人朝前麵一步:“二位爺,到我們王福記是吃茶啊!還是聽曲兒?要是聽曲您可來巧了,今兒是白牡丹,白大老板的堂會。您老的耳朵可是有福啦!”

????隨著他這一聲招呼,周圍幾個夥計俱是點頭問好,一老一少兩人,已然跟著那個夥計進了王福記。果然是有名的茶樓,裏間大堂擺放著一排排桌椅,最靠裏頭的是搭著一個戲台子,有幾張桌子上已經坐滿了人,一看就知道是堂客票友。走在前麵的那夥計一讓,將兩人安排在左邊一處洗刷得幹幹淨淨的方桌前。

????兩人剛坐下,早有店內的小二跑過來接著招呼,這些店家平日見的人多了,也都是極有眼色的,看這兩人打扮,便知出身不凡,招呼的是極盡周到。兩人不過是隨便點了幾個小菜,便打發了小二下去,隻是坐在那裏喝酒閑聊。

????茶樓裏的人越聚越多,看著已經到了午時。幾個等的不耐煩的堂客,早已經忍不住對掌櫃的高聲叫了起來:“這都什麼時辰了!白老板怎麼還不過來?”

????掌櫃是個清瘦的中年,聽到叫喊,從後麵櫃台裏越眾而出。滿臉堆著笑的朝眾人拱拱手:“各位會友爺們兒少待!這白老板總要畫個妝,換身行頭不是?”底下人又一陣跟著起哄。

????“四爺,要不你先給大夥兒來一嗓子……”

????“我可不行,要聽,還是咱們大爺的?”

????“都拉到吧!白老板堂會唱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場,那個真能學的來他那一嗓子!”

????“大爺這話到是真的,白老板那嗓子,可真沒幾個能學的了!”

????掌櫃的見票友們議論紛紛,又衝眾人作個羅圈揖,慌忙朝後麵跑去。圈子裏都知道,白老板脾氣大,可外麵這群爺他也得罪不得!當下隻能都後台看著,隻要今兒白老板能喊一嗓子,討個好彩頭,說不定王福記一舉能壓過其他那幾座茶樓。

????守在茶樓門口的那幾個夥計也都是精細的人,見一輛馬車過來,早就跑過來有人忙著牽住了籠頭,有人車旁伺候著。

????等馬車停穩,車裏坐著一個老頭,車夫掀開了車簾子,這老者一身青衣,戴了一頂紅寶石的氈帽,一雙眼睛微微眯著,似在閉目養神,又有一點漫不經心的樣子。

????車夫湊過來:“爺,王福記到了,要不要進去喝杯熱茶?您可有些日子沒有過來了,聽說他們今兒請了白牡丹來唱堂會,好多咱們滿人票友,擱下早飯都跑了過來,就盼著聽這麼一嗓子呢!”

????老者睜眼一笑,點點頭:“那就進去聽聽!反正今兒左右也沒別的事,告訴他們幾個,想聽曲的,也都跟著進來吧!”車夫應了一聲,一個夥計已經朝著後麵飛快跑去。

????老者下了馬車,幾個夥計伺候著進了茶樓。卻沒有看注意到,坐在他身邊不遠處的一老一少,正在說他們:“少爺,這就是鬼子六了,看來咱們那五百兩沒有白花,恭王府那門房給咱們的消息到是沒錯。”少年點點頭,便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