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之地秦河流域的南城州,西望千年古都長安城,東眺古今兵家要塞潼關,這古風蘊域的南城州是曆史上文才武豪的英傑聚集之地。在離南城州此處約有近百華裏古風淳樸的華州境內,更是矗立著一座天下聞名千軔如劍的西嶽華山。
公元一九二九年,一個小小的男童鄉娃子秦思南,獨自的冒著風雪西行,這個少年鄉娃秦思南自幼喪母,他的父親秦淵在大清朝滅亡時是一個武舉人出身的華州官衙兵房的武備小吏,清亡民興後,兵房取消,改為團防局,秦淵被留任為華州團練使,後因華州府衙降格為華州縣衙,又把秦淵調任到南城州給團防局團總當助手,任職團練使。
由於任職的原因,秦淵隻好離開親族聚集的華州城,來到南城州任職,擔任這個小吏級別的團防局團練使,雖然這職務名稱很好聽,叫做團防使,其實是團防局團總的助手之一,畢竟南城州團防局設了兩三個團練使。
秦淵自從妻子久病不治,前幾年不幸的病故以後,他在南城州獨自一人撫養幾個孩子很是艱難,便把他的唯一兒子秦思南和幾個姐姐留在了他們的祖父秦原老先生身邊,在華州城裏居住生活。
不料天不假人願,某一天的深夜突遭家中失火,秦思南的祖父秦原和秦思南的兩個叔叔,兩個嬸嬸都在火災中不幸去世。
少年小童秦思南此時已經是一個年過十歲的大鄉娃。在西北秦河流域,十歲以上的男童,都是可以列入到少年的行列了,在民間常常見這樣的男娃孩童獨自的在城裏鄉間為了生計到處奔波。
而這個小童秦思南的膽子也真是夠大的,他雖然是年紀幼小,卻是不願意寄居在街坊鄰居的家裏,仰人鼻息的過日子。秦思南小小的年紀,卻是不乏謀爭生存的勇氣,便不顧幾個姐姐哭哀哀的攔阻,執意的要獨自離家,去往離華州城百裏之外的南城州方向出走。他這是要去尋找在南城州東關團防局裏任職團練使的親生父親秦淵。
初次出門獨自遠行時,這個小童秦思南的身上還攜帶著幾塊銀元大洋,但他是自小就離開了父母,由祖父秦原老先生撫養長大,平時並沒有獨自一人生活過,自然是並不知日常生活的一切花銷應當節儉,自以為從華州到南城州不過隻是百裏之地,用不了兩天就能到達。
於是秦思南他這一路上是見了好吃的要吃,見了乞丐便善心舍錢,住個小店還要住在幹淨的上等房間,結果就在秦思南途中住店第一天的夜裏,便在睡夢中被賊人把他攜帶的衣物和身邊的八塊銀元大洋盜了個一幹二淨。
好在西北之地的陝人十分重視鄉黨間的情分,這個小客棧的店家為人也還善良,見到這個獨自出行的娃童孤苦無依,心中不免生出憐憫,便給這個不知天地厚的小娃兒包了一袋鍋盔餅子,找到一個過路行商,把這個小小男童鄉娃托與照顧,一路結伴向南城州進發。
一路上的辛苦奔波,雖然是在旅途行走中稍有羈絆,大體上這一路還算是平安順利,等到這個小小的少年秦思南經過長途跋涉到了南城州的東關團防局駐地,方才曉得他的父親秦淵因為不願率領手下的團丁到南城州鄉境去強征鄉稅,不久前已經被南城州政府免去了他南城州團防局團練使的職位,貶職去了南城州西關鎮團練所做武尉,這個武尉按今時的說法,也隻相當是管著三十多人的隊長而已,但是在這個小鎮上也是個威風凜凜的人物!
於是,在舉目無親的無奈困苦之下,這個鄉娃少年秦思南又隻好獨自一人摸到了南城州西關鎮,在一家破舊的院子裏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秦淵。看到獨生兒子自己大膽的前來南城州尋父,秦淵這個做父親的心裏又是悲悵又是歡喜。
當天吃過了晚飯,忙碌一天的秦淵抽出了時間,便向兒子秦思南問起了華州家裏的狀況,這時秦思南才詳細的把家裏遭遇的大災難告訴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