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醉斬百官(1 / 3)

唐漢傑今天穿了一身嶄新的杏黃色長袍,袍上繡有三足四趾四條小龍,這四條小龍似龍非龍,卻有一個名號,稱之為蛟。衣服也有說法叫做蟒袍。加上頭帶鑲有十三顆東珠的冠帽,正是大清皇子的朝服。穿上此服立顯其身份尊崇。

唐漢傑身穿蟒袍正坐於中央,小三子、魏勝波、楊文濤、徐越之站在唐漢傑身後。左手邊為首的是山東巡撫梁文浩,之後便是河南巡撫孫國初,再之後便是個個州府縣級文官。右手邊為首的則是栗毓美,栗毓美身後則是站著陸少威、王帥帥二人。之後便是各級武官。

明清兩代,皆是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文尊武卑,左尊右卑。同等官員文官要比武官大一級。將栗毓美安排在右側首位。坐於左側栗毓美不知要排到第幾位上,安排在右側自然是位置最為靠前。這樣安排既突出了栗毓美的身份,又方便栗毓美向眾人表功。同時將陸少威、王帥帥安排在栗毓美身後,待行事之時也好相互照應。

待到諸人落座,酒菜上齊。唐漢傑站起身來說道:“今年黃河決口水患災情嚴重,本皇子謹遵聖命自五月初運送賑災兩款抵達河東總督,幸蒼天庇佑,栗毓美大人三個月來辛勤治水,修堤壩,賑災民。又得龍氏兄弟二位異士相助,引水灌溉,變患為利,以新料水泥混凝土砌築堤壩,其牢固足以使黃河下遊十年之內不再受水患之苦,沿河百姓自此安居樂業,至此功成身退。今日在此設宴,共慶治水之功。這第一杯酒咱們共同敬給此次治水最大的功臣—栗毓美大人。望栗大人再接再厲,永絕黃河水患。”

在座的官員都起身舉杯,向栗毓美敬酒。此次唐漢傑押解賑災糧款,眾人都沒撈到油水不說,栗毓美此次治水更是絕了眾官日後油水來源,眾官員之中那些城府不深的麵上自然露出不悅之色。而府外赴宴的百姓則是紛紛叫好,直呼青天再世。

眾人飲完此杯之後,唐漢傑又將酒杯斟滿,舉起酒杯說道:“這第二杯酒敬在座的諸位。黃河治水之事非一人之力,亦非一人之功。諸位大人也都辛苦了。請滿飲此杯。”

待第二杯喝完之後,唐漢傑又舉起一杯酒,說道:“都說河東兩省每年都貪墨賑河糧款,本皇子本就不信,在此三月有餘,朝廷所撥糧款盡數用於賑災修河。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本皇子這杯酒再敬各位,以敬諸位清廉。待他日回到京城定與皇上稟明。”說完又將杯中酒一口送入腹中。三杯之後,眾人便隨意相互敬酒。又是十幾杯酒下肚,唐漢傑已是略顯醉意。

突然之間,府外傳來騷亂之聲,五名莊戶打扮的大漢扭著一個黑衣人,口中連連喊冤,叫嚷著要見大阿哥與諸位官員。

唐漢傑拍案而起,怒聲叱道:“值此普天同慶之時,何來冤情!將他們帶進來。”

幾名兵丁將五名大漢及那黑衣人帶到府內。那五名大漢進到府內也不怯場,紛紛跪到堂前,其中一人說道:“草民有怨要訴,請大阿哥為災區百姓做主。”

唐漢傑問道:“有何冤情?你直說便是。”

這名大漢將一個包袱遞上前來,說道:“草民狀告山東河南兩省百位官員,貪汙賑河災銀五千五百三十四萬兩白銀,其中還有官員開設煙館、賭場,販大-煙,設賭局,肆意盤剝百姓。這些便是證物。”又指了指那名黑衣人說道:“更有甚者,山東巡撫梁文浩私下培養殺手,暗中殺害那些手中握有證據的黎民百姓。”

唐漢傑令小三子接過包袱,斥道:“你可知民告官要如何處置?”

那大漢說道:“依大清律例,民告官如子殺父,杖責五十。勝訴亦要流行千裏。”

唐漢傑說道:“你倒是答得痛快。來人,將這五人先行杖責。”說完將包袱打開翻看裏麵的證物。待看完之後將那包袱中的賬本、名冊等諸多證物一股腦丟到麵前地上。靜等這五人打完板子。除了栗毓美之外其他的官員臉色都不好看,有憤怒的,有懼怕的,甚至有些膽小的小官都已腿肚子打轉,坐都坐不穩,從椅子上摔下來的。山東巡撫梁文浩麵色鐵青,眼神中流露出殺人般的凶光,常年奔走於官場之中,能混到這一步自然是有一定的眼力,到此時他早已看出唐漢傑此番所設酒宴乃是鴻門宴,自從行刺失敗之後梁文浩早就有了魚死網破的想法,與上邊互通消息之後得到的隻是一個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