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這樣,這樣的畝產量也比現在的稻穀品種強上很多了,這時代的稻穀子,頂多隻有三四百斤的產量。

聽到沈玉蘭這話,楚暄頓時被震驚到了。

作為權利階層,他實在是太明白這樣稻穀子的重要性了。

若是能有沈玉蘭說的產量,那以後大宋王朝的百姓都不怕餓肚子了,糧食的產量直接翻了幾倍。

她這份嫁妝,可是遠比那些金銀珠寶來的貴重很多。

楚暄激動道,“等會兒我帶著你一起,去見皇兄,玉蘭,若是這糧食真的有這樣的產量,你就是咱們大周國的大功臣。”

沈玉蘭笑著道,“我不求成為我們大宋王朝的大功臣,我隻希望能幫到你就好。”

若是這糧食真的有這樣的產量,楚暄知道,這大宋王朝的百姓肯定會更加的擁護他的皇兄,政權能更加穩定,咋可能是沒幫助呢!

等著吃過了早飯,楚暄就激動地拉著沈玉蘭去見了楚榕,和楚榕說了這件事。

楚榕也非常的激動,知道這種事沈玉蘭不會拿著開玩笑,等著明年春耕的時候,將這些糧種拿去實驗。

若是真的和沈玉蘭說的這般,他們大周國的百姓是當真有福氣了。

他這個皇帝,必將成為民心所向。

本來楚榕覺得沈玉蘭的條件和楚暄的比起來差遠了,可是若是這糧種真的有這樣的效果,別說晉王妃了,就是皇後她都是有這個資格去當的。

和楚暄成婚之後,沈玉蘭和楚暄過起來了沒羞沒臊的日子。

整個京州現在誰不知道,晉王是個寵妻狂魔。

以前他對女人不感興趣,純粹是因為人家沒遇上自己喜歡的。

沈玉蘭來了京州這邊,在京州這邊也張羅起來了一個牙膏廠,還在京州這邊開了兩家酒樓。

張家人和陶家人跟著來了京州之後,也沒閑著,幫著沈玉蘭後麵幹活,處理了不少的生意。

現在張家和陶家都在京州這邊額外的規置了宅院,日子過得越發的好了起來。

這樣的日子,是張家和陶家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家裏的好事不斷,這一次來京州之後的鄉試,周敬禮和周敬智考中了秀才。

這樣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未來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的。

京州的不少權貴家裏都打聽起來這兩小子,希望能早點將家裏的閨女和他們定下婚事,就等著他們往後中舉當官的那一日。

與此同時,陶春花也生了。

之前兩個兒媳婦都心心念念的生兒子,雖然沈玉蘭說了生孫女她也喜歡,可是這兩個兒媳婦有心結似的,一定要給她拚一個孫子出來。

這一次陶春花生了一個兒子,可算是如願以償了。

張曉梅現在身體修養的差不多了,到了年底的時候,也懷上了身孕。

因為陶春花已經給婆婆拚出來了一個大孫子,所以當自己再次懷孕的時候,張曉梅的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這一胎,如果能生出兒子最好,生不出兒子的話也沒關係。

沈玉蘭沒想到的是,張曉梅懷孕的時候,自己緊跟著懷上了。

沈玉蘭就想到了一個詞“老蚌得珠”。

不過她才三十幾歲,其實也不算是來,頂多是大齡產婦而已。

其實雖說現在懷孕的歲數大了些,可是沈玉蘭不是頭胎,之前生過四個孩子,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要是年紀大了,還是頭胎的話,就會有危險了。

沈玉蘭懷孕,楚暄和皇室都非常的高興。

皇太後都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子還有子嗣的這一天,所以對沈玉蘭噓寒問暖,還送了不少上好的補品過來。

沈玉蘭和張曉梅便安靜的在家養胎,等著開春的時候,沈玉蘭獻上的新糧種也播種下去了。

對於沈玉蘭說的產量,楚榕很是期待,隻盼著是和沈玉蘭說的這般。

眨眼間,糧食收獲了。

這一次的產量大大出乎了楚榕的預期,竟然高達了畝產一千斤。

這麼高的糧食產量,立馬在朝堂上引起來了轟動。

楚榕打算來年推廣新糧種,大宋王朝的百姓聽了這件事,也都滿懷期待,老百姓終於不用再餓肚子了!

楚榕高興的嘉獎了沈玉蘭一番,覺得她是整個王朝的功臣。

這會兒,楚榕也慶幸起來,當初他沒阻攔同意了她楚暄的婚事,不然沈玉蘭多半不會獻上這樣的新糧種。

這件喜事過後,家裏還有喜事,那就是張曉梅生了,這一次也生了一個兒子。

沒過多久,沈玉蘭便生了,沒想到這一次生了龍鳳胎,差點沒讓皇太後高興壞了。

看著小孫子和小孫女,這會兒皇太後對沈玉蘭哪裏還有啥意見?隻覺得自己家的那小子娶了她,是他的福氣。

沈玉蘭看著楚暄,再看著和楚暄一起孕育的兒子,閨女,隻覺得這一生也值得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