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最後還是靠了周亞夫等人,用軍事實力解決了問題。至於袁盎,雖然沒有受到處分,但景帝心裏肯定對他是極度不滿的了,因此,當竇太後逼迫景帝立梁王為繼承人,景帝決心從朝臣中找個人來做擋箭牌時,馬上就想到了袁盎!
因為景帝知道,這個擋箭牌必定會被梁王和太後恨之入骨,袁盎不是什麼好鳥,讓他受受梁王和太後的恨,也算是對他害死晁錯的一點報複吧!再說,景帝了解袁盎,他是極推崇儒家等級觀念的人,又以善於直諫著稱,他鐵定會反對梁王做繼承人,如果他不反對,一方麵肯定得罪景帝和將來的太子,這後果他是承擔不起的,另一方麵,朝臣們的口水也會把他淹死。
果然,景帝對袁盎一說,“太後的意思,要我立梁王為繼承人,愛卿你看……”袁盎馬上斬釘截鐵地說:“不可!以前宋宣公不立其子而立其弟,導致宋國發生了禍亂,亂了五代君主都沒有停歇。小不忍,則害大義,所以《春秋》崇尚正!”
好了,有了鐵骨錚錚、國士無雙的袁大忠臣這句話,再加上朝中那些儒學老古板也個個反對,景帝就足以堵住太後的嘴了!母後您看,我倒是想照您的意思辦,可是袁盎那班榆木腦瓜,硬是死也不同意啊,說是會給國家帶來大禍患,他們把話說到這樣,我還能說什麼呢?
太後也沒有話好說了,但心裏已把袁盎恨得牙癢癢。
把太後的嘴堵住之後,景帝迅速地立了太子,免得太後和梁王再出幺蛾子!這次立的太子就是劉徹!
而且,當初立劉榮為太子時,皇後是薄氏,所以栗姬沒能被立為皇後,否則的話,栗姬被立了皇後,在沒有犯什麼罪過的情況下,既要廢太子又要廢皇後是非常非常難的。而現在,皇後的位子是空著的,所以立太子的同時,太子之母王娡也被立為了皇後!
王娡女士如願以償,極富極貴的命運已向她敞開了大門!她當上皇後沒多久,她的情敵栗姬女士活活氣死。
王娡母子是得誌了,可憐的廢太子劉榮卻還要被命運繼續暴打,他到了自己的封國之後,擴建宮殿,侵占了文帝廟的牆垣,被人告發了。
這屬於大不敬,劉榮當即被召至中尉府接受審問!
劉榮估計劉嫖和王娡他們不把他弄死是不肯罷休的,他決定寫一封認罪的信給自己的父親景帝,以求得父親的寬宥。
然而,當他向主審他的中尉郅都請求給一些刀、筆之類書寫工具時,遭到了郅都的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