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明天會更好,但在明天之前,就別想那麼好。
下頓吃什麼,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一點兒都不容馬虎。
這十幾天以來,雖然心思都在小麥上,但實際在獲取食物這方麵,花的時間更多。
他們已從每天上午的打獵,延長到了下午三點左右,而且這個趨勢還在漸漸增長。
隨著眾人一直呆在此地,不斷的消耗此地的動物,在別的動物還沒湧入之前,這裏會越吃越空。
他們不得不繼續擴大搜索的範圍,尋找更多的食物。
這就是該死的遊獵生活了,每天都得為下頓著想,你還不能老呆在同一個地方,王揚真的是過膩了。
從出生就在過類似的生活,隻不過那時候是在森林中,不斷的往外擴張爭地盤,看上去他們沒動,其實捕獵的範圍依然在擴大。
為啥要擴大地盤?廢話,吃空了就得擴大地盤。就像那些可憐的鳥兒,第一年鳥蛋給掏了好多,第二年沒了。
不穩定的生活總歸不是個辦法,人嘛,遲早得安頓下來。
現在自己的情況又回到森林時的狀態,一切處於萌芽階段。
隻不過那時候收獲的周期很長,他種植的是果樹,得長個兩三年,現在種的是小麥,一年就行。
他默默的對自己說:“再熬一年!吖的,最後一年了!”
這一次,是真的決定長久居住了,冰期影響不到這裏。沒有天敵,沒有任何理由不在這裏繼續呆下去。
他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該死的食物。開墾荒田,種下小麥。
他將眾人全部召集了過來。準備分工。
這些工作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他在地上畫圖,畫了幅眾人將大須芒草連根拔起,露出大片土地的圖畫,然後指了指骨學家和那群小家夥。
他們每天都要收割須芒草準備幹料,剛好直接連根拔了,一舉兩得。
至於大人們呢,則把所有的時間全部拿去打獵,一路上若是遇到小麥。就收了。
做到這兩點對於眾人來說並不難,他們也能很好的理解王揚的意圖。
王揚眯起眼睛,看著這片草原,腦海中思索著上輩子有效的環境氣候特征。
最後很不可思議的將這裏定義為熱帶草原氣候。
這裏不分四季,隻分旱季和雨季,雨季到來時,雨水特別充足,而旱季看不到半點兒雨水。
王揚倒是不在意這個東西,不管旱季還是雨季都和他沒啥關係。
他驚訝的是。自己居然到了熱帶了?沒有半點預兆的到了熱帶。
兩年多的遷徙,其中一段時間在各處停留,真正走的時間不到兩年。
他不知道這算是快的遷徙,還是慢的遷徙。但在途中,本該有的溫帶特征,卻沒有被自己看見。
在穿過荒漠之前。他原本以為那是冷荒漠,穿過之後就到了溫帶。但他發現他錯了。
由於進入冰期,導致世界上的氣候特征有非常顯著的極端化。熱的地方依然那麼熱,影響不大。
冷的地方卻是更冷了,要人的命,溫帶被無情的瘋狂壓縮。
也許那片荒漠便處於溫帶的位置,隻不過自己剛好是在荒漠中,而不是在溫帶的原始森林或者青草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