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相對濕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 :具有水溶性的藥物粉末在相對較低濕度環境時般吸濕量較小,但當相對濕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時, 吸濕量急劇增加,此時的相對濕度被稱作臨界相對濕度。
CRH是水溶性藥物的固有特征,藥物吸濕性大小的衡量指標。
CRH越小則越易吸濕,反之,則不易吸濕。CRH值的測定通常采用粉術吸濕法或飽和溶液法。
粉體的潤濕性由接觸角表示。
接觸角最小為0°,最大為180°。接觸角越小,則粉體的潤濕性越好。
(二)篩析的含義
篩析是固體粉末的分離技術
篩按體積大小分開不同藥物組分
析是按重量輕重分開不同藥物組分
過篩的目的
1. 將粉碎好的顆粒或粉末分成不同等級,供製備各種劑型的需要;
2.對混合物料粉末起混合作用,從而保證組成的均一性。
####藥粉的分等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過一號篩, 但混有能通過三號篩不超過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過二號篩,但混有能通過四號篩不超過40%的粉末。
細粉:指能全部通過五號篩, 並含能通過六號篩不少於95%的粉末。
極細粉:指能全部通過八號篩, 並含能通過九號篩不少於95%的粉末。
(三)混合
含義:是指將兩種以上固體粉末相互均勻分散的過程或操作。
混合目的:使多組分物質含量均勻一致。
混合原則
1.組分藥物比例量(等量遞增法)
組分藥物比例量相差懸殊時,不易混合均勻。這種情況可采用“等量遞增法”混合。(小、 毒、貴)
2.組分藥物的密度(先輕後重)
輕的成分打底,重的成分後加,以免輕者上浮飛揚,重者冗於底部不能被混勻。
等量遞增法:劑量相差懸殊
又稱“配研法”,取量小的組分及等量的量大組分,同時置於混合器中混合均勻,再加入與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組分混勻,如此倍增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組分為止,特別適用於毒性藥物製備散劑。
量大組分飽和研缽。
3、色澤或質地相差懸殊(打底套色)
將量少、色深的或質輕組分先放入研缽中作為基礎,即是“打底”;
然後將量多、色淺或質重組分逐漸分次加入研缽中,輕研混勻,即是“套色”。
混合方法
1.攪拌混合:少量藥物配製時,反複攪拌使之混合。
2.研磨混合:將藥粉放於容器中研磨混合。
3.過篩混合:幾種組分的藥物,通過過篩方法混合。
(四)製粒
含義:
製粒指往粉末狀的藥料中加入適宜的潤濕劑和黏合劑,經加工製成具有定形狀與大小的顆粒狀物體的操作。
目的:
1、物料細粉的流動性差,製粒可改善其流動性
2、多組分藥物可防止各成分的離析
3、防止生產中粉塵飛揚及在器壁上的吸附
4、在片劑生產中可改善其壓力的均勻傳遞
常用的濕法製粒方法
1、擠出製粒
2、高速攪拌製粒
3、流化噴霧製粒
4、噴霧幹燥製粒
5、滾轉製粒
——
1.擠出製粒:藥粉加入潤濕劑或粘合 劑製成軟材後,強製擠壓通過一定孔徑的篩網 或孔板製粒。
2.高速攪拌製粒:藥粉、輔料、粘合劑,用高速旋轉攪拌器混合並製成顆粒。
3.流化噴霧製粒:用氣流使藥粉成懸浮流化狀態,噴入粘合劑液體,使粉末凝結成粒的方法。適用於對濕和熱敏感的藥物製粒。優點: 製得顆粒粒度均勻、完整、流動性好;簡化工序。缺點: 動力消耗大,藥物粉末飛揚。
4.噴霧幹燥製粒:藥物濃縮液與壓縮空氣混合形成霧滴,在幹燥室很快被幹燥成球狀粒子。適用於中藥全浸膏片濃縮液直接製粒。
5.滾轉法製粒:浸膏或半浸膏細粉與適宜輔料混勻,轉動,滾轉中將潤濕劑乙醇或水呈霧狀噴入,潤濕粘合成粒。適用於中藥浸膏粉、半浸膏粉及粘性強的藥粉製粒。
常用的幹法製粒方法
1.滾壓法製粒:藥物與輔料混勻,滾動圓筒壓成薄片,顆粒機破碎成顆粒。
2.重壓法製粒(壓片法):藥物 與輔料混勻,壓片機壓成大片,破碎成顆粒。
幹法製粒,物料不經濕、熱的過程,對濕、熱敏感物料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