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元年,天子即位,承祭天大典。
大典當日寅時,天子著祭服,出齋宮,舍玉輦,於鍾樓奏樂聲中,步行至至天壇圜丘具服台前。
待具事完畢,天子盥手,抬步至圜丘二層拜位,朝正南端立。
祭祀台前,犧牲供品,一應俱全。奏樂聲再起,天子跪拜,手捧蒼璧獻予皇天上帝,接著以製帛,醴酒奉上。
樂聲止,讀祝官輕展蠶絲玉軸,鄭重念道:“維清雍正元年,歲次癸卯,一月甲子既望,表啟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曰:夫維玉帝,統禦八荒,照臨三界,福庇萬疆,已千秋萬世矣。
朕即承大統,當集萬民之心敬表,念及誠心,澤被當世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疆土子民孝悌謹信,文成武德。
香品省牲,無不供奉;承天玉旨,敢不遵循。垂首再拜,以頌以禱,大禮告成,伏維尚饗。”樂聲再起,禮成,天子起身,注目一應香品供奉置於燔柴火爐中,望企玉帝享用。
卻說此時天界瑤池台間,瑞藹繽紛,整齊擺放兩列五彩描金桌,桌上珍饈佳肴,玉露瓊漿一一陳列。細看處,正是下界天子敬奉的供品。
兩列描金桌從後往前,依次坐著太乙天仙、四帝、三清等眾百人有餘。兩列正前中間,赫然端坐著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
玉帝舉杯邀眾仙道:“今番下界天子奉上此等佳味,自當與眾卿共享。”眾仙皆舉杯唱聲:“謝恩!”一杯飲盡,待玉帝動箸,方才開宴。
飽餐酒酣之際,玉帝著文曲星君念上表祝文,眾仙免不得稱讚一二。玉帝道:“下界人皇有為萬民請意之心,實屬難得,朕欲遣派天使下界,告之已閱,眾卿以為如何?” 眾仙停箸拜道:“陛下聖明。”玉帝喜道:“眾路神將何人願往?”
王母此刻見七位仙女在桌前交頭接耳,麵露興奮之色,心念道,此等算不得正經大事,可使她們走一遭,也見識一番人間景色,免得時常在我耳邊吵鬧。即頷首道:“陛下,此等顯威之事,依我之見用不上在座眾仙,何不著七仙女代為走一遭,那下界眾生,見神靈顯化,已是虔誠無比。”
七仙女聽聞此言,紛紛起身拜首道:“我等願下界,顯陛下神威。”眾仙見是王母提出,並不爭搶,紛紛附和。玉帝笑道:“依卿等所奏。” 七仙女喜出望外,再叩首謝恩,而後退避瑤池,飛出天界,來到人間。
至下界卯時,燔柴爐中燃火漸熄,執事官勸引天子下圜丘台,欲起駕回宮。時值冬日,天微放白,忽見霞光萬道,築成天階一般,直落入天壇中央。
眾人起先皆驚恐,不知是何緣故,更有禦前侍衛緊靠天子左右護駕。待看清霞光中顯現七位女子身影,雖瞧不清容貌,但見身著七彩輕衣,飄立於半空中,始知為上仙顯靈,紛紛跪拜在地。
這自然是玉帝派往人間傳旨的七位仙女,因身著不同色彩仙衣,故為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
天子大喜,摒退侍衛,重上圜丘二層,俯首拜道:“不知天使降臨人間,有何玉旨?”紅衣仙女為首,含笑答道:“吾等奉玉帝口諭,告知人皇,所祈之願已閱,需愛惜萬民,勤勉執政,創太平盛世矣。”天子再拜,鄭重答道:“謹遵玉旨。”
七仙女玉旨已傳,須臾收起霞光,飛升不見。天子率眾臣再拜首,直至東方白日初現,方整駕回宮。
祭祀遇仙人下界,自古少有,少不得宴請百官,並著宮中丹青手,繪天使仙姿,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