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人生哲學的不同時期(1 / 1)

這人生下來是傻子,啥也不知道,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裏邊還融進了人生哲學。就說我家裏吃飯,我媽做飯,我燒火,那奶奶肯定拿筷子擺碗。吃完了,大姐要是洗碗,那二姐肯定是抄桌子,三姐肯定要掃地。

這裏的哲學就是家務活是大家的,不是個人的。

結婚了,換個家庭,人生哲學也另有一番涵義了。

吃飯沒叫爸爸,說大了是不懂規矩,說小了就是窮擺譜,我沒啥學問,就認定了後邊,窮擺譜。

你說吃飯沒叫爸爸,那灶門的火都跑出來了,作為一個老家是不是幫助我往裏添一把,哪怕用腳往裏蹚一下。

這裏沒人管。

老公下班了,進門看見我沒做好飯,不會立即幫我搭把手,而是反身去街上溜達,有一次家裏大哥看見了,就問,“你吃飯了?”

都一塊下班,大哥把自行車支上,就出來抱柴火,幾分鍾不可能吃完飯。

我老公很是牛逼,他心裏可能認為他的聰明無人能及,回答的就是“我溜達一圈,飯也就熟了。”

這裏人生哲學改了,改成人結婚了,要學會自立。要學會走人生的路。

日曆是用二十四小時連起來了的。

家庭的延續就是用大事小事來延續,家裏要是沒點事,那就不是過日子人家。

娘家那條河兩側岸邊都是樹,柳樹多。

在東南風的撫摸中,那垂柳如煙,逍遙自在 ,是風給了垂柳的瀟灑?還是樹根給力孩子自由?

現在的這條河岸邊也有樹,但柳樹很少,幾乎不見,楊樹榆樹多。岸邊衝擊而成的坡坡坎坎大小不一,形狀怪異,這也預示著河裏長不出啥好東西來。

想摸個魚難。

我家的狀況跟這條河有點像。

誰都不順溜,河套七拐八拐,人心是七彎八繞的。

孩子大一點了,三歲了,說懂事不太懂,說不懂事也自己會玩了。

看人家掙錢打小工,我也想去。別說,機會從來不是送你的,是自己找來的。

國家電網架線,需要拉線工,一去就是八個小時,自己帶飯,當天結賬。

每天早晨走的時候,我做好飯跟閨女一塊吃,然後在給留一塊錢,留著她自己零花錢。

連續做了三天小工,這天我到家的時候,閨女哇哇大哭,那眼淚吧嗒吧嗒的,從她眼裏流出來,澆到我的心坎上,這眼淚比鹹鹽還鹹,把我的心都要齁幹了。

孩子哭一般都是餓!

我趕緊做飯,好家夥那小嘴吃烙餅,連吹帶咬的,一個烙餅不大會就吃完了。水都不再喝的。

我就問閨女:“中午沒吃飯?”

閨女:“沒有飯。”

我:“你爺爺沒給你做飯吃?”

閨女:“嗯嗯。”

虧了今天早來會,要不然閨女不得餓死了。

我問閨女“餓了咋不去你大媽家找吃的?”

閨女:“您說不讓吃人家飯,寒磣,我就不去。”

一聽這話,我的人生哲學立刻就改了,告訴閨女,以後餓了可以去大媽家,誰家都可以,去要吃的,等媽媽回來還,隻要不餓著就行。

公公也回來了,拿起飯就吃!

我問:“您中午吃飯沒有?”|

公公回答鏗鏘有力,“吃了,不吃飯還行。”

我問:“那您吃的是啥飯?”

公公:“炒餅,別說烙餅好吃,炒餅更好吃,給過兩遍油的飯那是真香。”

說完那小嘴還吧嗒嘬一下,弄個喯出來。

我問:“那您吃飯了,小丫咋沒吃飯?”

公公:“我找了一圈沒找著。”

看看,這就是爺爺說的話,一點自責都沒有,找一圈沒找到人,能怨我嗎?反過來說,這孩子也是,你去哪了,該吃飯不上家。

這叫啥人生哲學 ?爺爺找一圈沒找到人,責任盡到了,至於餓的事,那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跟爺爺沒關係的。

老公回到家,我囔囔這事,沒想到人家更給個痛快的,一天不吃飯餓不死,七天水米不進才能咽氣呢!

人生哲學需要胸懷,看看說這話的人,胸懷寬廣無邊,我為閨女的餓吃不下飯,生氣。人家,閨女他爸,這可是他種的果!

哎,人生哲學太需要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