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碎瑤琴鳳尾寒,
子期不在與誰彈?
春風滿麵皆朋友,
欲覓知音難上難!
這首詩歌講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
接著趙崢嶸就開始,給武田弘光講故事了,話說,俞伯牙遇到樵夫鍾子期之後,就將鍾子期視為知音。
畢竟,隻有鍾子期能聽得懂,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俞伯牙演奏結束後,便和鍾子期談天論地,把酒言歡。
兩人越聊越投機,互相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俞伯牙和鍾子期拜為兄弟,並且約定每年的中秋節都要來此相會。
和鍾子期分別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按照約定來到了漢陽江口,俞伯牙等了很久,依然沒有見到鍾子期的影子。
於是,俞伯牙席地而坐,希望通過自己的琴聲,能召喚來這位知音。
他彈了很久,依然不見人來,到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過路的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這位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在不久之前,因身染重病而去世了。
臨終前留下遺言,讓人把墳墓修在江邊,等到每年八月十五相會時,都可以聽到俞伯牙的琴聲了。
聽了老人的一席話,俞伯牙萬分悲痛,按照老人的指引,俞伯牙來到了鍾子期的墳前,俞伯牙席地而坐,用淒楚的琴聲演繹了一曲《高山流水》。
彈完,俞伯牙挑斷了琴弦,並長歎一聲,把自己心愛的瑤琴摔在了石頭上,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經不在人世了,那麼我彈琴還能給誰聽呢?
講到這裏趙崢嶸突然問,不遠處的武田弘光,老同學你我可算得上是知音了,但是別人是相愛,咱們卻是相殺,這難道不是一場悲劇嗎。
我倒是希望你是鍾子期我是俞伯牙,咱們也可以,來一段高山流水尋知音,可是你這個鍾子期,如今卻變成了刺客豫讓,一心隻想殺了我這個趙王了。
不過作為老同學你追殺我的決心,要我看可是從來沒有改變過,這《史記》中記載的四位刺客,專諸刺僚、那是在伍子胥的唆使下,藏魚腸劍於魚腹之內,以進獻魚炙為名,刺殺了吳王僚。
至於這個聶政刺韓王嗎,那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了,再說豫讓刺趙王,整個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為了給智伯報仇,不惜吞炭毀麵,塗廁所伏於橋下行刺趙王。
最後咱們在講講荊軻刺秦王,講的是荊軻帶著督亢的地圖過易水來到秦國,麵見秦王嬴政,圖窮匕見殺得秦王繞柱而奔。
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
但是這話又說回來了,武田君你我是昔日同窗,也曾一起爬冰臥雪戰酷暑鬥嚴寒,遙想當年求學之時,序齒弱冠年少輕狂,昔日齷齪不足誇。
可是你我這師出同門的情義還是有的,卻不知今日之苦苦相逼,究竟是出自那般緣由呢。
難道武田君你是想效仿古人,也想像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一樣,到處追殺我嗎?
不過武田君我趙崢嶸思來想去,都覺得我既不是趙王也不是韓王,既不是吳王也不是秦王,你也犯不著不遠千裏,來到這裏刺王殺駕不是。
武田弘光一聽趙崢嶸今天倒是來了興致,在這裏和自己信口開河,胡言亂語開始擺起龍門陣來了。
然後命令手下不要開槍,也來了興致,就向著趙崢嶸發出聲音的方向大聲說道,趙桑,你說的沒錯,咱們兩個人本是同窗好友,但是怎奈何你我都是軍人,有道是受命之時忘其家,今日你為楚臣我為漢將,實乃是各司其職罷了。
但是如今趙桑你已經插翅難逃了,我還是那句話,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有過之無不及,隻要你能放下武器舉手投降,為我們大日本帝國服務,我武田弘光作為你的老同學,必將為你牽馬執蹬掃榻相迎。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趙桑還是執迷不悟,那麼我隻好下令開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