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瑤的疑問、如何去愛(1 / 1)

且說幾人各有感悟不同,而尤以夕瑤最為調皮。她輕輕的拽著墨書的衣袖,開口問道:“師父、師父,那如果,夕瑤是說如果,我內心知道這些是對的,可是做不到那要怎麼辦。”

本以為這責難的話題墨書會打不出來,畢竟這問題似乎是有些無解,誰知道他低頭沉思了一會,緩緩答道:“去裝,哪怕自己難以做到。打比方來說,你內心就是想做不好的事,但是你又知道這是不好的。那你就假裝的去做一些好事。就像一個人經常隨地吐痰,可他每次都假裝不去吐痰,在很多人勉強不去吐痰。慢慢的,裝的多了,你也就做到了,也就會認為那是對的了。”

知道那是不對的,哪怕去裝也要裝出一個好的樣子來,因為那樣時間久了,自己就變好了。

有些事情,自己無論怎麼想,但終究有對錯,而不是像相對主義中所說的什麼都可以。因為當你說什麼都可以的時候,那這個什麼都可以是不是也可以不可以。

就像,當大多數人撿到錢便收到自己的錢包裏,不去歸還失主也不去交給政府的時候,其實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錯的。並不會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做那就是對的。

很多人照顧自己的父母,隻是把溫暖的衣服好吃的食物給他們,給他們物質上的東西。可這並不是孝順,並不會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做就是孝順。因為,對於寵物來說,你也可以給它好的衣服和食物可你不會照顧寵物的情緒。愛一個人,並不僅僅是要給他各種物質上的享受,還有那精神上的理解與包容。

所以啊,我們不要去太過於自我主觀的想象。要去詢問他人的態度,記得不是去用自己的觀點去思考他人的態度,而是去詢問他人態度。因為,你不是他,你沒有人他人的經曆,那你去用自己的大腦推斷他人想法的時候一定是錯的,所以我們要去詢問。

試想,為什麼,我們有了一張嘴,如果上天僅僅隻是讓我們吃東西,那好像我們的嘴巴不應該發出聲音。可是,既然老天爺讓我們發出聲音,那一定是要我們去詢問些什麼去詢問對方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有兩個耳朵,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聽別人說的,一定要多聽對方的想法,而不是我行我素,我認為怎麼樣就怎麼樣。

打比方來說,唐玄宗認為對楊玉環無限的寵愛會讓她幸福,可事上楊玉環因為這些寵愛死了。這是因為唐玄宗不懂得如何去愛,隻是主觀的憑借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才釀成了這些悲劇啊。

古人說,我們做事一定要中庸。什麼是中庸呢,就是不偏不倚。隻相信自己所想的,就是偏,隻思考自己所認為的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定是沒有好下場的。比如:項羽;再比如:袁紹。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無不告訴我們,剛愎自用、隻相信自己想法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