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強哥見笑了,談不上什麼大機遇,就是手裏有了一筆流動資金。”
確實沒什麼機遇,不過是被騙感情然後得了錢罷了。
強哥拿起桌麵的小茶壺,給甄善美倒了一杯茶。
“嚐嚐看味道怎麼樣?”
把之前收集來的數據和資料都擺到強哥麵前,甄善美不緊不慢地拈起小茶杯,抿了一口。
“真香!
這是我整理的相關文獻和資料,強哥你可以邊看邊聽我說。”
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甄善美開始給強哥梳理當今的局勢。
貿易想要做得好,順應大勢發展才能乘風而起。
“現在華國的開放是為了從世界上獲得自己需要的技術和資源,進行工業化。
工業化的最終目標,當然是為了咱們整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
因此,華國要在維護主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從世界上獲得技術、資金和資源!
1978年,華國對外進行大規模技術引進。
實際達到協議計劃金額78億美元。
這個您肯定知道吧?”
強哥就是做外貿的,當年就是為了乘創彙的東風,對於這些大事件肯定多少都有些了解。
“嗯,‘78計劃’還是挺轟動的。
我當年也是因為順應政策,才走了外貿的路子。
‘三來一補’政策剛出的時候,海城不知道有多少老板為了搶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稱號,爭破了頭。”
三來一補工業企業就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模式。
在華國與外商的合作中,外商提供資金、技術、技工工藝、管理和銷路。
華國的相關企業隻提供廠房、勞動力,負責加工環節。
從而得到工繳費,也就是房租、土地費、管理費和加工費,並不參與最後得利潤分配。
回憶起一路走來的往昔,強哥感慨萬千。
“是啊。
如果蘇聯老大哥願意對我們進行援助,華國可以通過以貨易貨的方式來換取設備。
可是,從西方引進技術是需要錢的,也就是需要外彙。
如果完全按照當時的外彙儲備進行技術、設備引進,根本不可能達到快速發展的目標。
因此才有了1980年時的深、珠、汕、夏四個經濟特區。
哪怕就是到了現在,咱們華國現在出口創彙的水平仍然有限。
主要還是靠勞動力創彙。
出口的產品數量大,價值卻低。
就拿強哥您自己的外貿公司做的產品來舉例。
出口一件箱包賺不了幾塊錢,完完全全靠的是出口數量龐大。”
強哥點點頭,生意不好做,底層的手藝人更是過得艱辛。
給甄善美續了茶水,強哥示意她接著說。
“我查過部分城市的資料。
以申城作為例子來看,自1980年到1985年間,化工產品出口創彙在1.1億到1.5億美元之間。
主要產品是染料、農藥、輪胎等。
想要達到同等的銷售額,服裝箱包競爭大,做起來更辛苦。
因為門檻更低。
想要做化工產品外貿出口,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它的專業性和技術壁壘。
不敢誇大,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我對於一些基本的化工產品信息還是比較熟悉的。
而且申城出口的化工原料大部分來自外地。
也就是說,這生意在國內的地域限製很小,咱們完全可以做。
不瞞您說,聯係強哥也是因為看準了您手裏完善的對外商務框架,不用重新搭台子。
也想少走些彎路。”
……
“商品選擇方麵,我認為還是應該順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前期最好選擇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品種。
結合我在校期間所了解到的國內化工品產品的生產情況,以及國際市場的需求。
公司起步的初期,我傾向於選擇農用和食用的氯化銨、磷酸五鈉、活性炭、草酸等基礎品類的化工原料,作為主打產品。
這些產品在我國的晉省已有一定的生產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通對外的銷售渠道。
找到穩定的銷路,並且關注產品的收購價、以及出口的包裝要求等問題……”
……
曆經一番長談,甄善美與強哥的會麵臨近結束,距離來時已經過去了好幾個小時。
甄善美深入淺出,說得真誠,分析得麵麵俱到。
她是把強哥當成了自己人,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
不過強哥手裏的資料也還需要仔細地通讀,想做這一行,基礎的了解是必須。
於是甄善美就先告辭離開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