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章我的前半生(一)(1 / 1)

這個故事發生在浩瀚宇宙裏的一顆名為N78星球的行星,其中有一個國家叫大宗國。

本人名叫任重遠,今年三十三歲,是大宗國內一座五線小縣城惠縣(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惠縣是虛構地名)。本人從小學習不好,勉強混了個三本大學。大學畢業後子承父業,繼承父親任光年的光年煙酒行。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我不找體製內的工作,原因有幾點:

1、在惠縣這個小縣城,一沒有旅遊資源,二沒有特色產業,當地人崇尚進體製內尋求“鐵飯碗”。

“憎多粥少”導致競爭激烈,按我父親的說法,現在不比幾十年前,那時剛開放,在編製內工作會被取笑,因為工資低,連街邊賣菜的收入都比編製的工資高出不少,所以那時候體製內工作崗位想進就進。

現在,體製內工資不低,特別是這幾年疫情的原因,大把打工人失業,才體會到“鐵飯碗”的重要性。

扯遠了,說回我畢業那會,我父親因為經營科幾十年的煙酒生意,自然會接觸到一些“特殊人群”(沒必要細說,懂得都懂),托他們打聽,現在一個普通的位置“花費”都要二十來個W,而且還不是編製,隻是臨時工,隻不過先混進單位,等政策或者指標下來,再打點一番,混個編製。

父親找我商量,我那時也是年輕氣盛,一聽猛搖頭,還給他算了一筆賬:“就當整數20個W,進去扣除五險一金,到手才二K多一點工資,要多久才能賺回20W。而且逢年過節需要打點,‘他們’(代指中間人)也不敢保證幾年後我一定會混到編製,而且哪怕混進編製,起碼要30W,還不如跟你父子檔,一起把煙酒行發揚光大。”

父親一聽也對,投資大,回報低,劃不過來。就這樣,我不去體製內工作,留在自家煙酒行。

也許是我運氣不好,那時候整個煙酒行業實際上已經走下坡,特別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出台限製消費。

政策一出來,父親有不祥的預感,我卻很樂觀,勸他:“怕什麼,煙酒都是生活必需品,我們光年煙酒行屹立惠縣幾十年,要倒閉都是那些實力差的同行。”

在這裏允許我囉嗦幾句,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煙酒行基本分三種類型,第一種就是我所在的光年煙酒行,老老實實賣煙酒,靠這個行業賺錢吃飯。第二種就是為了洗錢,不在乎賺還是虧,隻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三種就是閑著沒事幹的人開,純粹沒好項目做,認為自己認識很多喝酒抽煙的朋友,隻做他們生意就夠了,這種類型的煙酒行倒閉最快。

以上這三種類型的煙酒行,都會有經曆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沒有所謂絕對忠實的客戶!

外人可能覺得很奇怪,但對於我們來說是合情合理,打個比方,A君認識一間煙酒行的老板B君,但是他的親戚介紹他的煙酒行C君給A君認識,拉生意,還有A的朋友的朋友D君是開煙酒行,那麼A君會怎麼辦?他會因為需要采購光顧B君,下一次光顧C君,再下一次光顧D君,麵麵俱到,誰也不得罪。

要想有長期忠誠的客戶,一般隻有三種可能,一種是你提供的煙酒都是正品,顧客在外麵買的都是假的,在你這裏買才放心,這種情況很少,因為不可能整個市場都隻有你賣正品。

第二種是兩者私底下有見不得的交易,比如回扣,或者故意寫高價格,私下牟利。這種情況也有,不常見。

第三種是最常見,煙酒行老板提供賒賬服務,如果你是顧客,拿煙酒可以欠賬,這種便宜誰不占?這就容易導致一筆筆爛賬。很多煙酒行就是因為賬收不回來,導致資金鏈斷裂倒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