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小凡!97年農曆6月28日下午正五點生 人!
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家中長輩對於長子長孫尤為看重。
而作為張家長孫,從張小凡出生那一刻起,從他的名字到屬相都是家中長輩爭論不休的問題。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張小凡也如同青鬆一般迎風長大!
2003年初,這一年張小凡五歲多了!非典疫情來得迅猛異常,伴隨著非典的蔓延,街上的行人也越發的少了。
感謝偉大的祖國,在這種爆發大疫的情況下留在他記憶中的是母親帶著他排隊打針時眼底的那一抹欣喜和他左手臂上那一塊小小的疤痕,(接種疫苗,打針結痂後扣破了留下的疤痕)而不是“白燈籠”。
2004年6月28,在吹滅了七根蠟燭後,他7歲了,而爺爺奶奶也離婚了,在改革開放的第26個年頭!
暑夏的高溫讓人昏昏欲睡,下午的太陽能阻止大人,卻永遠阻止不了小孩的熱情!
應和著盛夏的蟲鳴,小個子的張小凡在這個盛夏掙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資”。
三百塊紅磚!五十多米的距離,他來回跑了五十趟。
當三張紅色的一元紙鈔放在小張髒兮兮的小手上時,他的眼睛亮了!
60個牛軋糖!能吃好久好久的!
在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五六點,在打著火把和手電筒的小夥伴的呼喚下,張小凡也一天天的長大。
2008年,在經曆了奧運會的你爭我趕,和5.12大地震的眾誌成城之後,在周圍大人們對祖國激動且自豪的談論聲中,他好像也如願的長大了!
由於初中學校離家比較遠,父母最終選擇了讓他住校,一個星期回一次家!
素菜1.5,葷菜3元,多加一兩飯多付3毛,這就是這個鄉鎮中學的夥食標準!
因為住校不能每天回家的原因,從小到大這是第一次張小凡拿到了一個星期60元的生活費的巨款!(加上來回的車費10塊)
看著手裏的一大筆錢,小張在省吃儉用了一個月後幹出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收售銅錢!
一塊五兩個從村裏小朋友手上收,兩塊五兩個在學校賣給同學!
在小張剛好掙夠了20元後,村裏好幾戶人家都響起了小孩兒的哭聲!
班級裏,看著手中的零散20元紙幣,張小凡笑了。
或許是錢來得太快,他仍舊在做著“倒賣”錢幣和其他小東西的生意。
終於,在他興奮的用一筆人民幣與班上的同學換來了同等金額的越南盾後。他第一次破產了……
看著手中的越南盾,張小凡越想越氣。
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越想越氣!
終於在他寫出了一份三千字的檢討和兩個熊貓眼後,他還是成功的換回了自己的血汗錢。
當然……老師也成功的請到了交易雙方的監護人到校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