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十四)(2 / 2)

寧知遠大是感動,向李忱一揖到底,鄭重道:“殿下有此宏願,臣必定竭力相助,縱是九死而不悔。”

就在李忱滿懷激情與信心,一心要再創大唐盛世之時。京城長安的政治氛圍,卻也如同漢州的天氣一般,充滿著壓仰,與徹骨的寒意。

宰相李德裕清晨絕早起身,用過早飯後,便直奔光祿坊的坊門而去。他滿腹心事,一事難眠,起的卻是比平時早了許多,此時坊門四周漆黑一片,並未打開。

他身邊簇擁著眾多的家人仆從,還有數十名金吾仗衛,張弓搭箭,負責保衛他的安全。

此時坊門未開,李德裕騎於馬上,安然自若,那些禁軍衛士們卻是忍耐不得,一個個破口大罵,說那些把守坊門的裏正與把守坊門的更卒不識大體,竟然敢阻住宰相的去路。

李德裕知道這些禁軍士兵驕縱慣了,除了本屬的長官和宦官,當真是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裏。自己身為宰相之尊,他們竟也敢喧嘩吵鬧。他本欲不理,卻又見幾個士兵竟然手持長槊,以包鐵的槊底直擊坊門,吵嚷下令,讓那幾個更卒打開坊門。

“住手,國家自有法度,時辰未至,決不準開坊門。爾等再敢胡鬧,本相一定知會金吾將軍,窮治爾等之罪。”

悻悻然將幾個士兵止住,眼見那幾張驕橫粗蠻的臉孔並不服氣。李德裕喘口粗氣,本欲再痛罵幾句,卻又害怕有失宰相風度,也隻得作罷。

他盯著那些個鮮甲鮮亮,手中兵器擦的油光發亮的士兵,心中鄙夷道:“淮南兵,一個打你們十個。更別提河北強兵了!”

這些話雖然很是解恨,隻是實在不符合他帝國宰相的身份。李德裕隻得咽口唾沫,將這些惡毒的話語收回。

又稍待片刻,眾人隱約聽到耳中有喔喔雞鳴之聲,稍頃過後,自太明宮起,太極宮、興慶宮而起,各坊門處的鼓樓都開始擊鼓報時,各人知道,大唐帝國新的一天,又將開始。

“國勢如江河日下,唯有長安,卻安如磐石。”

李德裕聽著長安城內密如雷鳴的鼓聲,眼見前方的光祿坊門漸漸打開,他振作精神,向自己的坐騎猛揮一鞭,向各人道:“今日要至宣政殿中朝,不可遲誤,快些跟來!”

他一馬當先,急速奔行,好在光祿坊離皇城很近,帶著眾人直穿朱雀大街,過朱雀門,繞道太極宮前再往北行,便至大明宮外。

唐人並沒明清那麼極端的皇權統治,要賞賜什麼紫禁城騎馬,李德裕以宰相之尊,自然是長驅直入,便是尋常的中書舍人,門下侍詔,均是騎馬而入。各人齊聚在宣政門外,等候皇帝的召見。

皇帝召對宰相和重臣,在宣政殿資詢決斷國事,原是大唐帝國的政治傳統。自今上登位以來,成天遊樂無度,不但含元殿的大朝次數寥寥無已,便是宣政、紫宸二殿的中朝召對,亦是鮮見。

其實當今皇帝李湛今日召會群臣,原本是突發奇想,想到自己自被宦官慫恿服丹以來,已經多日不曾召見大臣,國事如何,全然無知。

他雖然是荒嬉頑劣,卻也知道大唐國勢漸漸不妙。不但國庫如洗,就是以前一直豐裕的皇家內庫,亦是漸漸宣告不支。他雖然不擔心大唐天下會敗亡在自己手中,卻對內廷用度都無法支持感到不爽。

加賦自然是行不得,天下流民甚多,百官早就多加勸諫,皇帝現下打的主意,就是如同當初德宗皇帝那樣,向長安商人聚集的東西兩市,去“借”。

當時朝廷苦於吐蕃和藩鎮兩邊夾攻,連江南漕運都不得不中止,帝國的用度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德宗無奈,隻得往長安市中搜刮,以強迫的手段,借得八十萬緍的銅錢,足足開銷了兩月,李湛對國庫的運作全無興趣,隻是想到可以弄到幾十甚至過百萬的銅錢,可以支持他半年左右的開銷,心中不覺意動,乃至決意召見群臣,商議此事。

他難得早早睡下,吩咐內侍們早些將他喚起。又令仇士良、楊欽義等高位宦官前來,陪同他一起上朝。

這些宦官對朝臣有絕大的威壓作用,讓他們來,一來可以讓朝官們不敢胡亂說話,二來廷議一旦通過,便可以讓他們下令北門六軍與各級宦官們立刻往東西兩市借錢。皇帝相信,在禁軍們的刀槊逼迫下,商人們會知道如何取舍的。

李湛滿含著弄到錢的希望睡下,睡夢之中,好像又在揮霍享樂,年輕而蒼白的臉孔上滿是笑意。

及至清晨,雞人們報時之後,從內侍將他喚醒,李湛精神飽滿的跳下禦榻,吩咐道:“更衣,擺駕宣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