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宮中這許多年,不能在家中盡孝,現如今回去了,在家也要貞敬幽閑,端莊誠一,要好好孝敬長輩,友恭姊妹,德言容功,哪樣都不能放下……”
慈元宮中,沈清和跪坐在地上,正在聽著鳳榻上皇後的訓誡。說話間,皇後身邊的女官帶了陳嬤嬤進來。皇後見了便出了一回神,停了訓話,擺手道:“罷了,你起了吧。”
沈清和伏地磕頭:“民女謹遵娘娘聖誨。”
女官親自走過來扶起沈清和。
皇後招手把清和叫到跟前:“好孩子,你這些年在宮中陪伴公主很是盡心。”清和忙道:“能夠陪伴公主,這是民女的榮幸。”
皇後笑著撫平清和鉤在頭發上的流蘇珠子,看著她如山茶花般白皙嬌嫩的臉,“本宮和張淑妃都很想把你留在跟前,你日日陪在端靜身邊,在淑妃眼裏,你和她女兒怕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前幾天淑妃還和我叨叨,說可惜現在請封的規矩越來越嚴了,不然她就認了你做閨女,給你請個郡主做。”
清和忙站起身道:“清和當不起。”皇後讓清和坐下:“咱娘倆兒單獨說話無需如此,你且坐著就是,你小時候還讓我抱著呢,這會兒又這樣。”清和隻得又坐下,微微有些臉紅:“小時候不懂事,隻是仰慕娘娘姿容,如今清和長大了,再不能和那時候似的。”
“她倒是真起心想讓你留下,”皇後指了指淑妃宮的方向,“隻是這幾年你在宮裏,拆散你們一家不得享受天倫,已經是委屈你了,如今你家人肯定想你的緊。我就不虛留你了,索性你家離得近,這會兒回去,中午就能吃上團圓飯了。回家之後給侯夫人帶個話,讓她有空來陪本宮說話。”清和點頭道:“我定然給母親說。”
皇後招手讓陳嬤嬤過來:“我讓陳嬤嬤跟你回去,讓她接著做你的教養嬤嬤,也算全了你們主仆一場。”清和忙起身:“多謝娘娘恩典。”皇後笑:“去吧,淑妃娘娘和端靜公主也給你準備了一些東西呢。”
從慈元宮離開,清和帶著陳嬤嬤回到淑妃宮中。
張淑妃倒是真的有些舍不得沈清和,準備了一堆東西,還指揮著宮女:“前幾天收的那盒子燕窩也找出來,讓清和帶著。”端靜皺眉道:“宮女是不能出內宮門的,母妃讓她們主仆怎麼把這些東西帶回去?倒不如把那些有的沒的先拿出來,到時候再差人送去罷了。”
淑妃笑著搖頭:“倒是把這茬忘了,便把這些粗笨的拿出來吧。”轉頭又和清和說:“自打你來了,玉簪就在你跟前服侍。玉簪是個老實孩子,在宮裏也很是委屈。我和皇後娘娘說了,讓她跟著你回去,等她再大些了,你就給她找個歸宿,總比在宮中熬著強些。”
玉簪上前謝恩之後就回去收拾東西了。清和是端靜公主的伴讀,沒有課的時候是和端靜一起住在淑妃娘娘的宮中的。伴讀自己是不能帶宮外的隨從進來的,因此清和剛進宮是沒有貼身侍女的,淑妃覺得清和是大家姑娘,在家仆婦成群,何況那會清和隻有八歲,如何能料理自己,怪可憐見的,就將自己宮裏的玉簪指給了清和。
清和見端靜眼圈紅紅的看著自己,忙道:“公主可有吩咐?”端靜聲音微哽:“你倒是好的,如今家去就自由了。隻盼著你回去別把我忘了。進宮的時候一定來我這裏坐坐。如果……如果我能出去,我是要去找你頑的。”清和連連應著,心裏卻知道,自己雖然名為公主侍讀,其實就是公主的玩伴加半個書童,又沒有官職品級,出了宮大概也沒有再進宮的機會。說話間就有宮人進來催,說時間到了。
拜別張淑妃和端靜公主,清和被小太監帶著走到宮門口,一個大太監又近前檢查了一遍行李,招呼了守門的侍衛,這才肯放行。
走出宮門,清和便看到一人牽馬守在那,旁邊還有轎子等著。陽光打在清和臉上,她有些看不清那人的容貌,便疾行幾步,走近了便見是一個風姿不凡、長身玉立的少年郎。正是自家大哥,沈彥邦。清和福身,聲音顫顫的:“大哥!”彥邦也心裏發緊,但是這裏人多眼雜,隻道:“妹妹上車吧,家裏人這會兒都等著呢。”
皇後的賞賜是頭一天就送到家的,所以沈家人都知道今天清和要回來,沈彥邦也是一早就在宮門口等著了。
初春的皇宮和外麵完全是兩個天氣,宮牆內一片灰蒙蒙,牆外已是綠意蓬鬆。清和坐在轎子裏,心裏忐忑不安,如今雖然是回家,卻沒有什麼喜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