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及篇首詩(1 / 2)

《自序》橋畔民謠

三步兩座橋

橋邊有座塔

橋比塔還高

三步兩座橋

橋南有座廟

廟前槐樹抱柳樹

柳樹高過槐樹梢

樹上一對相思鳥,

橋下荷花並蒂嬌

忽然一陣秋風雨

鳥飛花落兩夭夭

都說橋下河水淺

也說世上人情薄

水扭犁彎多情恨

情到深處生煩惱

一輩子你沒迊上大花轎

一輩子你沒築成暖心的巢

頭上流過飄散的雲

地上種著你操心的苗

三步兩座橋

橋邊村有井

水中挑月碎成星

甜水苦水一步遙

三步兩座橋

橋邊碾道坊

碾道深深人轉老

月照燈殘影自搖

三步兩座橋

橋邊柳葉桃

芳菲散盡情不盡

探花猶望東牆坳

三步兩座橋

橋頭站孤影

秋雁春歸人站老

白頭獨望晚霞燒

橋東橋西村連村

雁過留聲空落毛

橋南橋北樹連根

樹大搖風風自嚎

親兒親女難認親

樹老更憐根邊草

羞山愧水難成林

藤到深處多纏繞

癡水難渡秋帆落

船泊夕陽獨自飄

秋萍易散蓮蓬老

人站橋頭風自高

序曲•

天地間,蒙著沉沉的濃霧,隔開幾十米遠,就看不清對麵的景物。殘星才啟開天幕,沿著犁灣河河槽,灌進帶有海腥味兒的渤海海盆的潮潤,把這片冀東邊陲的平原地,籠罩在迷蒙的晨霧裏。

太陽才剛剛蘇醒,晨陽驅散了迷霧,把臉上的醉紅,塗抹給留鎮西邊的山峁。從留鎮鎮北隆起的西幹渠大堤上,影影綽綽冒出一個黑點,隨著太陽的升起,那黑點越影越大,一瞬間就走出了一個人形。六十歲開外的徐恩長老漢,每天準點兒從留鎮敬老院起身,走出鎮街,漫過大渠渠頂,就伴著歪歪扭扭的犁灣河,沿著通往渝水縣城的留渝公路,走向三五裏外的三步兩座橋。當日暮四合的時候,天還沒黑透,象鍾擺一樣,徐老漢又踽踽獨行,獨自返回留鎮,淡出三步兩座橋那片村舍。他心性平和,好像遵從著宿命,從無煩言抱怨,也從不在村中留宿。

十數年間,從散社那天算起,老漢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年三百六日,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霜雨雪,從不間斷。天長日久,慢慢就走出了一道風景,就走出了這片平原地,走出了那片名叫三步兩座橋村舍的眼淚。一•

都說他舍不下三步兩座橋,其實是舍不下人稱柳葉桃的女人,舍不下那個名叫劉香久的老相好老情人。都知道老徐一輩子和那女人相好,好得撕扯不開,好得如膠似漆,好得一輩子肝腸寸斷。都說合該劉香久犯桃花,前半生享用倆男人,倆男人都心甘情願,從此拉幫套的老徐,婚事就耽誤下來。從此劉香久生下的那一窩兒女,就成了糊塗賬,誰象誰眾說紛紜,其實香久恩長心有數,外人看長相,笨尋思也差不到哪裏去。

三步兩座橋再風流,也比不過這情話。三步兩座橋大口落子再出彩,也唱不盡這一世緣情。也嗔怪香久男人命短,早早歸了西,倒把霜寒秋後賬,推給影社戲中人。前撇的,偷養的,誰知那一年竟叫了板。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雲,那一年風雲突變,三步兩座橋一夜之間散了社,當了半輩子飼養員的獨身徐老漢,忽然間天傾地陷,舉目無親,無處安身立命。男女私情,一世恩深,卻上不了台麵,有兒有女,卻有苦難言,叫不成個爹,迎不進家門。一時犁灣河水淚長流,有家難奔兒女羞。三步兩座橋上月,知落誰家雲也愁。一時連犁灣河水都仿佛停止了奔流,連三步兩座橋也舉目觀望、難言羞口。忽然一陣秋風雨,鳥飛花落兩夭夭。橫心跺腳花濺淚,除卻烏雲心病消。割斷這絲情緣的,誰能料到,正是他的親生骨肉。當了村長的老徐骨肉艾鳳台,狠狠心把老徐送進了留鎮敬老院,想除去心病,一了百了。殊不知,除去舊病添新愁,十指連心到白頭。艾鳳台從此遭人議論,都說他走了一步臭棋,漫說故土難離,何況情絲連藕。臉熱重義的徐恩長,轉天就走出了三步兩座橋,把鋪蓋搬進了留鎮。鄉親們不敢高聲,紛紛竊竊私語:老徐是心疼兒呢,他順從了親兒艾鳳台,孩兒有難處,孩兒得要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