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摜蛋的魅力
“摜蛋“牌最早起源於一九六六年江蘇淮安市的南閘鎮與博裏鎮。
為什麼叫“摜蛋“?說起這個冠名未免有些老土。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江南一帶收割稻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可沒有收割脫粒機。人們就把收割下來的稻穂紮成把子,將把子舉過頭頂砸到麵前的一個四方四正的大木桶中。這一整套動作稱著“摜稻“。
摜字與扔、摔、擲、劈等應該同意思。而這裏原本是子彈的“彈”字。二OO五年淮安民間的有識之士在比賽中將“彈”改成現在的“蛋“字。因“蛋“與“彈“字為諧音。於是“摜蛋“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摔過肩頭的“炸彈”即“摜蛋“。
座落在江南青弋江畔有座古鎮叫沚水鎮。據傳晚唐詩人杜牧在尋跡大詩人李白常常留駐宣城敬亭山時,路過此鎮曾作詩一首:“彎彎曲曲路似弓,黃花笑煞田野中。水過此中亦沚駐,鹽埠商賈五楹重”。
可見當時這沚水鎮已經很是繁華了。“沚水“之名也由此得來。
“摜蛋”牌在這座小城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有位退休學者是這樣形容的:
百分之九十的政府官員肯定會玩。
百分之八十的企事業員工喜歡玩。
百分之七十的農民工兄弟常常玩。
百分之六十的生意人一有時間就玩。
百分之五十的小區留守的中、老年男,女晚上在棋牌室裏玩。
可見“摜蛋“牌這種打法愛好者隊伍規模之大!
愛好者固然眾多,但真正能將“摜蛋“牌玩出精彩,打出驚魂的頂尖高手那是少之又少了。
在這沚水鎮城中央有座茶樓叫“茗春樓”。
茶樓的老板姓程 ,叫程飛。他的一幫朋友與同學們都喜歡叫他程少爺,後來幹脆又省略了一個字,直接叫他程少。
這程少今年二十有八,身高一米七六,大眾臉譜,棱角分明,清臒瘦俏。屬於精明強幹的那種男子漢。
由於從小就跟著父親習武練功,以致於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的精力大大缺失,因此高考那年隻考了個三本。
畢業後他不想當上班族,堅持要自謀生路、自主創業,在一幫同學的竄掇下,自己租房開了個茶樓,取名“茗春樓“。並請來自己的語文老師寫了幅對聯。左起:誠待四方來客,右聯:欣交八方賓朋。橫批:香飄雲天外。
現代科學研究已證明:人類的聰明才智在每個人身上表現的形式都是不一樣的。大腦中智商溝壑有很多條,記憶的接點有十多億個!就像手機網絡的機站,無時不在根據人們的需求門類進行著接點交換。有的人擅長數、理、化,與推理以及形式邏輯,那麼他大腦中的抽象思維的溝壑就很深。而有的人喜歡天文、地理、手工製作、摹仿與遊戲拚搏,那他的形象思維溝壑就很深 ,情商也就相對要高些。
我們的程少顯然屬於後者。
三年茶樓開下來,程少的生意與摜蛋枝術呈現並駕齊驅之勢!就“摜蛋“牌而言,程少已幾乎列入頂級高手。尤其是他記牌的功夫足實厲害!
曾有位朋友讓他在一局終了猜猜各家都具體打出了哪些牌?程少竟然憑著記憶將另外三家所出之牌全部複出!也就是說他能記住全部的一百零八張牌!真的是匪夷所思。
至於出牌過程中誰家什麼牌型與優劣之勢在哪裏?他更是洞若觀火,了如指掌。這種“摜蛋”枝術無疑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
程少有段話說的妙:摜蛋的樂趣不在於打贏一手好牌,而是能打好一手爛牌!
常來這茶樓捧場的有八位“摜蛋“愛好者。
神釣高手:張成榮。釣魚中的頂級高手。不看塘口看位置,隻要一伸杆,一準裝滿筐。這家夥還是個攝影專家與網頁製作高手。為人熱忱簡單,心地質樸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