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其實是這樣的,發布的時候寫不下了,我就在這裏寫了一下。
第一次見麵,秦蓁蓁小姑娘12歲,在給爹爹娘親送飯的路上崴了腳,一瘸一拐往家走,而15歲的羅木少年滿腦子‘男女授受不親’,所以秦蓁蓁在羅木糾結的目光中消失不見。後來秦蓁蓁姑娘因為傷筋動骨一百天在床上躺了一個月。
第二次見麵,14歲的秦蓁蓁大姑娘因為突如其來的‘親戚’而蹲在地上不敢動,但17歲的羅木很耿直的認為秦蓁蓁是中暑了,不僅熱心的把叫了人家父母,還專門去河裏浸濕自己的短外套披在秦姑娘身上。後來秦蓁蓁姑娘因為風寒、生理期在床上躺了大半個月。
第三次見麵,秦蓁蓁姑娘17歲,羅木漢子20歲,兩人在兩根大紅燭昏黃的燈光下相互害羞。但第二天秦蓁蓁在雞沒叫的時候就起來了。
後來,秦蓁蓁老奶奶75歲的時候,78歲的羅木老爺爺握著她的手,恍似看到了幾十年前紅燭暖色下的少女,秋眸剪水,眉眼如畫,一眼就是一輩子。
時光是白駒,很快又很慢,回望過去,昨天好像過去了很久,二十年前的事物依然在腦海裏清晰如昨日。十七年娘家的生活,好像已經遠去,爹娘的麵容也已模糊不清。“蓁蓁”一聲淺淺的呼喚,將秦蓁蓁從回憶裏拉出,望著羅木溫柔一笑,又陷入回憶裏。多少年沒人叫自己蓁蓁了,從爹娘過世,很少見的兄嫂也相繼離開,除了羅木偶爾喚自己一聲,好像沒人了。
羅木看著發呆的秦蓁蓁,手輕輕摸著她的銀發。雖然一生已走到結尾,可蓁蓁在他心裏依然是珍寶。在這個兒嗣為重的年代裏,秦蓁蓁卻是排在他心裏第一位,或許第一次見麵早已住在他心裏,隻是他自己尚未發現。這麼多年為她遮風擋雨成為她的依賴,寵愛著她,這或許就是年少他在外奔波時聽別人說的愛情吧。
五歲的小玄孫跑到祖祖院子裏,大聲呼叫:“祖祖父,祖祖母,吃飯飯啦!”五歲的孩子可不懂二位老人的回憶,他隻知道,祖祖父和祖祖母在家裏吃飯,母親就會做很香的肉菜,饞的他肚子咕咕叫。
二人被從回憶中出來,相互攙扶起身,懂事的孩子攙著祖祖母,三人步履緩慢而又踏實的走向飯堂,落日鋪灑而來,為三人渡了一層金光在身上,這又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畫麵。
本文背景是普通的古代農戶家庭,溫馨日常流。
文章為架空,不接受考據,無任何曆史參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讀了好多年小說自己沒寫過,這篇小說算是我的一次嚐試吧,也沒有過多的構思和寫大綱什麼的,後來的發展如何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好像有些任性)。不過沒關係,還有更任性的。希望大家能喜歡,還有問題的指出,但是罵人或者言辭激烈者不介意看,我承受不了,我很脆弱。謝謝。
謝謝你們耐著性子看我的書,我有時候會忙,所以沒有更或者一段時間更一兩次,有時候也不忙,我就盡量多更。謝謝你看,我在這裏,等風等景終於等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