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何等聰明的人,劉協的話剛說完,他就知道了其中關竅,可是知道又有什麼用,自己又不是封王,那些個世代繼承的好事本就和他無關;除非造反自己當皇帝,否則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曹愛卿,你沒有直接截殺袁紹,是想讓袁紹和公孫度起內訌,然後一舉拿下遼東嗎?”劉協見和曹操就前途問題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就談起具體事務來。

“回陛下,這隻是次一等的選擇,微臣本想一戰拿下袁紹的,奈何袁紹大軍沒有進入臣的伏擊圈,而是留下一萬五騎兵斷後,自己則帶領一萬騎兵繞路烏丸,前往遼東,臣見事已不可為,便選擇此下策!”曹操實事求是地向劉協做了詳細彙報!

“愛卿以為他們多久會發生內訌?”

“隻要我們撤回大軍,半年內他們必然反目!”曹操非常自信自己的判斷,這是人性決定的,不管袁紹和公孫度關係多好,兩個利益集團的衝突都會把他倆友誼的小船掀翻。

“如何平定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劉協問完遼東的事情,繼續問曹操荊州和江東的處理意見!

“派遣一個能言善辯的大臣出使一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基本就可以平定!目前朝廷已經有了壓倒性的優勢,他們本來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來,現在就更加不可能了!”在曹操眼裏,荊州的劉表就是一個看門之犬,江東的孫策就一個黃口小兒,不足掛齒!

劉協回到長安後,先是按照曹操的意思,北方撤兵,給袁紹和公孫度做出不再進逼的假象;南方派出使臣毛玠出使荊州!

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以清廉公正著稱,因戰亂而到處避亂,在路過兗州途中看到曹操政令嚴明,軍隊秋毫無犯,所以投靠曹操;對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

毛玠曾與崔琰主持舉薦,所舉薦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本人也是廉潔之輩,一時間竟帶動曹操治下的官員都激起一股廉潔之風,一改其他諸侯治下的通病:奢華風氣。

曹操對此大為讚賞,現在曹操投降了朝廷,毛介自然也是跟著投降朝廷;對付一些有賊心沒賊膽的人,毛介非常合適出使荊州。

襄陽城。

劉表聽到細作傳回朝廷一統北方的消息後,一連幾天悵然若失,這天下諸侯,就剩下他和孫策了!

雖然自己這荊州刺史是朝廷任命的,可是幾年前朝廷是什麼處境?能給自己的隻有區區一封任命書,還是自己單騎進的宜城。

想起那會真是險象環生,當時他的前任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谘,被長沙太守孫堅殺害;整個荊州陷入一片混亂,占據南陽的袁術想獨吞荊州,就派人在魯陽攔截自己赴任。

前有袁術阻攔,後麵襄陽城又被宗賊占領,自己迫不得已下隱匿行蹤,單人單騎潛入宜城,聯絡荊州豪強蔡家、蒯家、黃家,許以共治荊州的承諾,招募了一批士卒,然後在襄陽城擺下鴻門宴斬殺宗賊首領,傳檄平定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