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自此之後群雄逐鹿,豪傑並起,直至魏蜀吳三國鼎立最終又歸於西晉一統全國,開啟了近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時局。

眾所周知,這近百年的戰亂之禍緣起於黃巾張角得授天書後萌生異心,但世人並不知道這張角所得天書到底從何而來,最後又佚失何處…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常山郡曲陽縣“咦,快看這個人,頭上長滿了癩瘡,還在冒膿漿,好惡心額。”

“是呀是呀,這個人是哪裏來的啊,以前從沒見過啊,他這癩瘡會不會傳染啊,咱們離他遠點。”

“哎,這人看起來長得倒還是蠻俊俏的,可這滿頭的癩瘡真是讓人惡心…”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有不少男女老少正簇擁在一起小聲的議論紛紛,他們嘴裏所說的人正慢慢的走在大街上,他看起來三十歲左右,麵容俊俏,隻是頭頂頭發皆已脫落露出了一大片令人惡心犯嘔的正冒著膿的癩瘡。他所走之處,人們競相避讓並不時在他背後指指點點如同見到怪物一般。

他繼續在街上走著,兩隻眼睛不斷在街上尋找著什麼。他忽然停了下來,徑直走到一個賣發簪的小販處,驚得正在挑選發簪的幾個小姑娘叫喊一聲四處跑開。

“你,你要幹什麼?難道你也買發簪?”小販見到他也是一臉驚恐,身子不由自主朝後仰去。

“不,我無妻無女買了也沒用。我隻是想問問小哥可否知道曲陽縣城中的一位神醫住在何處?”

“什麼神醫,叫什麼名字啊?”

“這…我也不知道,我隻是聽說曲陽城中有位名醫,醫術高明可治我頭上的瘡疤…”

“自稱神醫的多了,你不知道名字我哪知道你說的是哪個…”

“可,”這男子還想再說什麼便被小販不耐煩的打斷了,“去去去,你別擋在我這,你往這一杵,我的客人都被你嚇跑了。”

“實在是打擾小哥生意了,”那男子見狀隻得對他做了個揖走開了。他又往邊上一個賣炊餅的攤子走去,可還沒走到麵前那賣炊餅的就立刻大喊道,“你別過來了,我也不知道,你要問就問別人去吧。”

那男子聽了楞了一下,隨即苦笑一聲隻能繼續漫無目的的在大街上走著。他臉上愁容滿麵,心中歎了口氣道,“唉,不知道這曲陽神醫到底身在何處,能否治我這癩瘡之疾啊。”

此人姓於名吉,琅琊人氏。當他還是孩童時曾與玩伴一同入深山玩耍,不小心被山中一根藤蔓的刺刮傷了頭頂。自此他的頭頂便開始脫發,並生出癩瘡,每年夏天更是流膿不止,惡臭連連。為了治愈這個癩瘡,於吉已經遍訪名醫嚐遍百草,然而依然沒能治愈這癩瘡。數天前他從另一位醫師口中得知曲陽縣有一位名醫,具有妙手回春之術,一定能治好他這癩瘡,因此他才特意趕來曲陽拜訪神醫。然而到了曲陽才發現這邊所謂的神醫多之又多,但並沒有一個是能治他這病的,因此他愁容滿麵漫步街道上希望能探聽到神醫的下落。

“叔叔,我知道有一位神醫,”突然一個五六歲的孩童從人群中擠了出來跑到於吉麵前。於吉看著這個小孩,心中大喜,“小朋友,那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住在哪嗎?”

“他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隻知道他就住在東城外大槐樹下的一個草棚裏,”小孩忽閃著大眼睛對他說道。

“真是謝謝你啦,小朋友,”於吉大喜過望,高興的拍了拍這小孩的頭便立刻朝著東城門跑去。

“你這倒黴孩子,一個轉身就跑出來了,誰叫你離他這麼近的,萬一他那癩瘡傳染給你怎麼辦?再說城外那個老頭子算哪門子神醫啊,”這時人群中又擠出了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看樣子應該是這小孩的母親。她一把拉起小孩的手就往回走,嘴裏還不斷的斥責道。

“他明明就是神醫嘛,”小孩睜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他媽媽,“昨天他還把咱家的旺財給救活過來了,我原本還以為旺財再也不能陪我玩了呢。”

“可旺財是條狗啊,和人能一樣嗎?!”他母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話說於吉一路狂奔出東城外,行不了數裏地果然在路邊看見了一棵大槐樹,樹下的草棚外正坐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於吉連忙趕了過去,正要向老者打招呼,卻聽得一陣呼嚕聲。於吉抬頭看去隻見老者斜靠著槐樹睡著了。於吉心想既然已經找到傳說中的神醫了也不在乎多等這一時半會便站立在老者一旁靜靜的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