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沉澱,各方勢力基本已經穩定了統治區域內的治理和民生發展。
也正是因為經過這一年的累計,已經統治北方的袁紹開始膨脹,自發覺得漢獻帝的存在有些多餘了。
不顧麾下田豐、沮授等一眾文臣、謀士的勸諫,袁紹封自己為衛王,並攝政監國。
為了拉攏各方勢力,袁紹以攝政王的名義:
委任之前自己定義為叛逆的唐國公李昞為唐王,統禦荊州;
委任曹操為魏王,統禦兗州;
馬騰、韓遂、李傕、郭汜、劉備、劉璋等各地諸位均被晉為國公。
曹操不忿袁紹此前委任楊奉、韓暹為陳留太守和東郡太守,給自己製造內亂,現在更是妄自稱王。
可曹操麾下荀彧、程昱等文臣謀士勸諫,現在袁紹勢大,且內部諸子不和,隻需作壁上觀,便可坐等河北四州內亂。
曹操接受勸諫,放棄與袁紹的對弈,轉而親自率大軍十萬,西出陳留、東郡,攻打盤踞河內、河南的劉備。
劉備雖占據河內、河南已經有一年多,也休養生息、恢複民生,可畢竟底蘊淺,且手下兵少將寡,更缺軍事謀臣,於戰事之處,連戰連敗,一直到撤入關內,才堪堪穩住頹勢。
就在曹操發動對劉備的戰爭時,南方的李淵發現時機已到,便趁著北方混戰,整頓兵馬,從漢中、巴郡,發動對益州的全麵戰爭。
李淵麾下鎮西將軍關羽,率三萬大軍,從南鄭直撲盤踞廣漢郡的劉表,劉表抵擋不住李淵大軍的進攻,隻得退守綿竹。
關羽借機平定益州北部地區,向南形成天傾之勢。
而巴郡這邊,李淵封張飛為鎮南將軍,經江州,一路往西攻略犍為郡,並暫時放棄蜀郡,屯兵廣漢南部,與關羽遙相呼應,對劉表形成大合圍。
劉表見李淵來勢洶洶,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轉圜餘地,竟疾病複發,一命嗚呼。
劉表長子劉琦見事不可為,直接舉城投降。
李淵感念劉琦為皇家宗室後羿,不忍下手,便上表為長樂侯,令其遷居南陽了。
困居成都的劉璋知道自己將會是李淵下一個目標,而自己卻並不是李淵對手,又見李淵對仇敵劉表之子,尚能以禮相待,便也率領文武投降了。
劉璋,甚至其父劉焉,畢竟沒有與李淵為敵過,反而是李淵主動攻打益州,畢竟心中有份虧欠,便加封劉璋為涅陽候,並將整個涅陽賜予劉璋為其封地。
又過三個月
益州北部被關羽、張飛完全平定後,李淵上表大哥李澄為益州牧,由李澄負責益州治理及益州南部郡縣的平定。
曹操眼看自己比李淵先起兵,結果李淵已經攻占益州大部分地區了,自己還被劉備阻在關外,心中大怒,遣夏侯惇為大將,務必三日內攻入洛陽。
夏侯惇請主公曹操領大軍繼續攻打成皋,而自己親率三萬大軍,進攻孟津和小平津。
這個套路劉備自然一眼就識破,可實在分不出太多兵力抵抗,加之夏侯惇逢戰必領先,大軍士氣、攻擊力實在銳不可當,果真在三日內被夏侯惇攻入了洛陽。
劉備率領殘軍敗將一路西逃,在華陰又被郭汜阻擊,連戰數日,眼看敗局已定,幸好有簡雍出麵以利相誘,說動了郭汜部將伍習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