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見到孔明後,見他長的如此之美,不免心中大喜。劉備曰:“孔明先生,現在整個隴海州已亂,群雄盡起,北有曹操,東有孫策、張魯,南有劉表、馬援。我軍雖然精悍,但總體來說還是處於群雄的尾端。”孔明曰:“先生,不必如此,我軍大將眾多,可派人去取遊少,並結李陽縣,共伐曹軍。而其餘的幾路兵馬,吾隻需略施小計,就可破之。”劉備曰:“計將安出?”孔明曰:“派人徑去李陽縣跟孫策說,讓孫策他派人同曹操交談,使曹操同孫策聯盟一同攻打張魯,而主公則修書一封給馬援,讓他趁曹軍奪張魯土地之際,涿縣兵力固然空缺,從而讓他徑取涿縣。如此一來,曹操必然會引兵回救。而劉表見馬援清傾巢出動,定會奪取馬援的土地,而吾軍則徑取遊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如此一來,便會生靈塗炭,造成嚴重的惡果啊。”劉表曰:“做大事者,怎能據於小節。雖然如此一來是會給隴海百姓帶來一定的麻煩,但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戰爭的形式讓百姓們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下解救出來,吾知孔明先生有三寸不爛之舌,不如麻煩你親自前往李陽縣說服孫策。”孔明允之。
時建武六年六月初六,孔明引趙雲以及三百騎兵來到李陽縣,並向孫策敘說此番來意,孫策猶豫不決。於是召集眾謀士前來商議。周瑜曰:“此乃劉備的借刀殺人之計,如若攻取冀海縣,吾軍必會損兵折將,也會耗掉大量的錢物,而劉備則不需一兵一卒,奪取遊少縣,因此吾認為不可。”孔明此時正在周瑜旁邊,覺得計謀已被識破,便上前對孫策曰:“孫大人,吾認為周瑜的想法是錯誤的,吾認為張魯的勢力必將屬於孫大人你的。”孫策曰:“計將安出?”
孔明上前輕聲的對孫策敘說(隻需如此如此)。孫策聽完後大喜,曰:“妙計,吾必取張魯。”
時建武六年六月初八,孫策拜太史慈為大將軍領兵一萬人前去破敵,並令張昭為帳前軍師,丁奉、甘寧為先鋒大將,徐盛、黃蓋為左右將軍,淩統為後將軍,陸遜為四方接應使。曹操早有侵吞張魯的想法,當收到孫策的請求信後,曹操連想也沒有想,便決定自己引三萬大軍親征。並拜夏侯惇為先鋒大將,徐晃、郭嘉為賬前軍師,張遼、許褚為左右將軍,鄧艾、曹仁為後將軍,於禁、李典為四方接應使。
張魯得知曹操、孫策聯合來攻打自己的土地,不禁吃了一驚,立即召集眾謀士到府上商議。魯肅曰:“不料龐公當日之言,今日變成了現實,曹操的確是一個無信用的小人,但我等勢不及曹操,主公可派一員上將占據有利地形以拒曹軍,曹操定知馬援會趁機奪取涿縣,必然會保存實力,不會死攻。而孫策的勢力遠不及吾等,可派大軍剿滅孫策,並奪取李陽縣,從而成為我軍跟曹軍長久抵禦的後方屏障。”張魯曰:“善,傳吾命令,起冀海二萬雄兵抵禦孫策,派蔡瑁、荀攸引兵一千人拒曹軍。於是張魯親自率領周泰、程普、呂蒙三員大將,龐統、魯肅、諸葛瑾三員智士,孫恒、朱恒、朱然、陳武、鄧芝、馬岱、廖化、嚴顏、馬忠、關興等十員武將及兩萬士卒來到翼海邊界,正遇甘寧、丁奉引兵二千人亦至邊界。
程普騎馬出陣對著甘寧曰:“小賊,安敢犯吾土地邪?”說完,提刀拍馬便來取甘寧,甘寧抖擻精神,前來應戰,戰至五十合,程普不敵,勒馬便回。張魯軍中呂蒙出陣,甘寧再與呂蒙鬥至二百回合,甘寧漸漸體力不至。丁奉見甘寧力怯,便拍馬出陣來助甘寧,卻被陳武、馬岱、廖化、馬忠四將攔住廝殺。甘寧、丁奉兩將不敵眾軍,引部隊回撤。張魯令眾將一起追擊,隻見孫軍狼狽不堪、扔袍棄甲。張魯引軍趁勢大開殺戒,隻見孫軍哭聲一片,血流成河。幸太史慈、淩統、陸遜引五千兵馬截住張魯的軍隊,救了甘寧、淩統兩將,此役孫軍傷亡超過兩千人,孫策也因此懊惱不已。
又說曹操引諸將在利、冀邊界向張魯的軍隊連續進攻了五天,但由於蔡瑁在謀士荀攸的建議下沉著應戰,僅以一千兵馬依靠地形節節阻擊曹軍。曹軍因此傷亡慘重,而此時曹操在軍營裏來回走動,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士卒跑進軍營道:“主公,大事不好,馬援引大軍萬人已攻破曹洪、樂進把守的數關,已逼近至涿縣城外五十裏之地,形勢十分危急。
曹操得知此事後大驚,便令夏侯惇、張遼、曹仁、李典四將引一萬兵馬回救。而劉表趁馬援傾巢奪取涿縣之際,引少蘭縣軍民萬餘人攻占了馬援的所有土地。馬援得知這個消息後不禁吃了一驚,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好友竟會背叛他。於是馬援親自引士卒回救,在回去的山路上,早已回到涿縣境內的曹軍已搶先一步在馬援軍路過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等到馬援軍馬路過此地的時候,突山上曹軍士兵齊聲呐喊,並衝下山來,馬援軍馬頓時潰散,而馬援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馬援之侄馬謖則死裏逃生,引殘兵投靠了劉備。曹操得知張遼等人擊敗馬援之後,極為開心。令夏侯淵、李典、樂進引兵五千守涿縣西南各地關隘,而其餘的人再度回到利海和冀海的邊界處,準備第二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