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十年,由於正值東西漢王朝的初級階段,中國以飽受了數年的戰爭,百廢待興,朝政還未興盛,人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
例如隴海州,太守俞奮自知自己享樂,並多次搜刮民脂民膏,藏於自己家中,弄的民不聊生,百姓紛紛叫苦。更為嚴重的則是隴海州的涿縣,縣官李達仗著自己有錢有勢,迫害一方百姓,有些百姓受不了壓迫,隻好做起了強盜,搶別人的金錢衣物。
涿縣南門口住著一戶人家,家中隻有娘兒倆相依為命。兒子名曹操,年紀二十五歲。曹操少時有抱負,很想為朝廷效力,但迫於現實的荒亂,他就在腦海中萌發了一個念頭——起義。於是曹操找來了故友夏侯淵、樂進、徐晃三人。曹操同他們認識是在小時候一起讀私塾時。夏侯淵、徐晃文武出眾,曾在涿縣縣官李達那謀事,後因李達迫害鄉裏,紛紛罷官在家務農。樂進是曹操鄰居。昔日曹操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幫助樂進,因此曹操同樂進情深意重。
當日晚,四人在曹操家中並謀大事。曹操曰:“俞奮乃朝廷重官,食祿於朝廷但危害一州百姓。李達則趁勢欺男霸女,遭人唾罵,我們起義如何?”徐晃曰:“昔日楚王項羽正是起義才有了後來的威望,我們有何不可。”夏侯淵曰:“我們明日便可招兵起事,對象則為涿縣周圍的村落,那些村名受李達的欺淩久矣,他們一定會響應我們的。”樂進曰:“這征兵的事情可由我去負責。”曹操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曰:“樂進果然負責任啊!”眾人皆笑。
時東漢建武五年八月初一,樂進已召集的三百多位村名在涿縣標程村門口集合,曹操同夏侯淵、徐晃、樂進站在一個高台上。曹操對眾人曰:“各位,今日我們要去打涿縣縣府,你們之中,必有戰死者,如若有打退堂鼓者,我決不強人所難。”台下一位村名曰:“寧死效忠。”這句話帶動了所有的村名,大家高舉扁擔、大刀齊聲呐喊;“寧死效忠。”曹操覺得頗感欣慰,同眾人商議了一下,決定給這支隊伍起個名字——“推府盟軍。”在眾人的推薦下,曹操立為主。曹操推脫不得,自立為大將軍、夏侯淵任先鋒兼左將軍,樂進為中將軍、徐晃任右將軍兼軍師。
曹操令夏侯淵引兵一百人為先頭部隊,曹操、樂進引兵一百人居中,徐晃引兵一百餘人為後軍。三軍浩浩蕩蕩開赴戰場。涿縣縣官李達此時正在飲酒作樂,聽士卒報告此事後,臉色白了一半,連忙令人去叫自己的兒子李淵前去抵抗。李淵得到命令後,引兵五十人便出。李淵剛出縣門,就正好遇到了夏侯淵部。李淵自幼習武,覺得夏侯淵並非其對手。兩陣對圓,李淵曰:“夏侯淵你原是吾部下,竟然投了叛軍,無法寬容啊!”夏侯淵大怒,騎著愛馬,拿著佩劍,向李淵砍去。李淵用神龍斧相抵,雙方對陣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夏侯淵覺得自己並無勝算,打算用拖刀計斬殺,他扭轉馬頭,向回跑去,李淵立即追來,夏侯淵突然轉過身來,向李淵撲去,李淵無任何防備,被夏侯淵撲到在地。夏侯淵用劍梟其首。
隨後,夏侯淵領兵將李淵士卒多數斬殺,隻有二人僥幸逃脫,回去報告縣官李達。李達聽說自己兒子被殺後,大驚失色,哭倒在地。眾人扶起,李達含淚曰:“派人去趙府請關羽、曹仁兩位門客。”趙習乃李達的姐夫,仰仗著李達的權勢,廣收眾人錢財。但趙習喜歡廣收門客,關羽、曹仁文武出眾,受到了趙習的邀請,因此倆人成了趙府的大哥級人物,當李達派士卒向趙習說明來意後,趙習因李達才有今天的輝煌,自然爽快的答應了。於是,關羽同曹仁共赴李府。
李達見到關羽,曹仁來到李府,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李達曰:“幸你二人助我,可定斬叛軍,替吾兒報仇。”關羽曰:“李大人莫愁,量此一群烏合之眾,有多厲害,我必為李大人少爺報仇。”李達大喜,抽出了一百名官兵給關羽、曹仁。兩人二話不說,連忙拿起各自兵器前去抵擋夏侯淵。少華村口,兩軍相遇,雙方對圓。夏侯淵騎馬出,對對麵的隊伍大叫道:“是不是縣官派來的手下呀,我從來不打敗軍之將,不如降我如何。”夏侯淵及其部下均大笑。關羽曰:“放肆。”拿起大刀便砍,夏侯淵拿起砍刀相抵,百餘合不分勝負,雙方都怕自己的大將有失,隻好鳴金收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