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整個京師的百姓都在議論平江侯兒子殺人的事情,加上齊俞蕭平日在京師為非作歹,惹得百姓們怨聲載道,對其積怨已久,早朝時,孟圍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又把事情說了出來,這下整個朝堂都動蕩起來,不少人請求皇上對犯人齊俞蕭從重處罰。
有人主張抓人,有人就為齊俞蕭開罪,其中為首的便是謝太師,皇上見事情已鬧大,不處置齊俞蕭難平眾怒,不得已命孟圍徹查此案。
“初兒!”
“婆婆,事情怎麼樣?”
“大街上都傳開了,聽人說開封府的衙役已去侯府抓了齊俞蕭”
“這麼快?”
李池月一開始就知道公公出馬,誰也保不住齊俞蕭,而她以為要過兩日才能抓捕的人,卻不想才過了幾個時辰就被抓了,心中不由得感慨公公的魄力。
“婆婆,你還打聽到什麼?”
“聽百姓們說今日朝堂之上,你叔父與你爹吵得很凶,你爹極力為侯府開脫惹惱了皇上,皇上罷免了他的太師之位,責令他在家反省三個月”
“活該,誰讓他摻和侯府的事的,這下看他和大娘還怎麼得意!”
聽聞謝太師職位被罷免,李池月心裏別提多高興,謝家夫妻為了權利什麼手段都使盡,到最後皇上一句話,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盡管有太後和平江侯的阻撓,到最後還是在孟圍孟哲的堅持下,為重傷的牡丹討了個公道。
兩日後,在京師百姓的見證下,罪行累累的齊俞蕭被當街問斬,礙於太後的麵,本該被廢除侯位的齊猛隻落得個在家反省半年的處罰,由於他矢口否認與月丹的死有關,不肯供出殺手是誰,孟哲無法為月丹伸冤。
三日後的傍晚,與家人吃完晚飯,孟哲返回了宋州,這次牡丹的案子,孟浩卿功勞也不小,為了表達謝意,回到房中,李池月拿出上午在街上買的上等硯台送予他。
“案子的告破,你的功勞也不小,這塊硯台雖說不是很名貴,但也是我花了好幾兩銀子買的呢,送給你當作謝禮,還望孟大人笑納”
“這個案子功勞是我爹與叔父,我隻不過是給他們打下手而已”
“沒有你做好審訊整理工作,這件事也沒那麼快解決”
“這個案子牽扯到很多人,皇上之所以這麼快下令破案,也是為了大局考慮,聽維舟說,因為這件事,謝太師與謝夫人大吵了一架,當時謝太師看形勢不對,想靜觀其變,謝夫人勸他站在侯爺這邊,不想他在朝堂上為齊俞蕭說話惹怒了皇上,被罷了太師之位,回家後他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了謝夫人”
“謝夫人是想平江侯是太後的侄子,皇上即便想處罰齊俞蕭也會看在太後的麵上放他一馬,誰想皇上不顧太後勸說,執意要斬殺齊俞蕭,謝夫人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真是機關算計,枉費了一片心機”
因為聽信了夫人的話,謝沐之丟了太師之位,這讓夫妻倆的感情產生了隔閡,自此謝沐之再也沒有去夫人房中,而是整日與二房夫人待在一起作畫,看他倆郎情妾意的模樣,謝夫人氣憤無比,想想自己為謝家嘔心瀝血多年,最終換來這樣一個結局,不僅失去了丈夫的寵愛,還眼睜睜看著妾室登堂入室。
胭脂閣的案子了結五日後,謝維舟正式卸任了大理寺評事一職,與夫人一塊去洛陽下的縣衙做個小小的主簿,經曆此事,他與齊錦悠的感情加深了不少,妻子雖說是侯府之女,但在這件事上,她始終站在丈夫這邊,這點令謝維舟很感動。
他倆走的那天,隻有好友夫妻前來送行,城外河邊的涼亭,多年摯友不舍地告別,直到這一刻,李池月都沒有告訴謝維舟自己並不是他的妹妹謝晴初,曆經家庭變故,她也不忍告知他真相。
送別謝維舟夫妻又過了半月,在這期間,李池月對孟浩卿的感情也發生了變化,她終於不再壓製自己的情感接受了他,兩人也有了夫妻之實,自這以後,李池月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正視孟浩卿,每當他眼神看過來,她總是害羞地低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