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嶺雪村的四合院(1 / 2)

歲聿雲暮,晝夜如馳。日月輪轉,年關將近。

最近,南宮塵越發忙碌。

前兩年,房地產的生意並不好做:庫存攀升、資金鏈斷裂……世界無窮變幻。為了穩住與其掛鉤的實體經濟及土地財政,各地出台多項救市措施,樓市再次狂歡。

所以越接近豐收的年末,南宮塵越是忙著股東分紅、人情來往、業務拓展、投資決策等等。

而安妍也很忙,忙著煩惱其他兩位哥哥的態度。

最近,安妍感覺自己的耳朵都要被南宮逸擰爛了。自“出國”被提出以來,南宮逸對她散漫的日常起居各種看不順眼,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言談舉止。安妍苦不堪言,三哥以前哪會管這麼嚴……

而南宮璟一反常態,出奇安靜,既沒再對她下達強製性命令,也不對她的學業多加教導,仿佛一切沒有發生過,這反而讓安妍產生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感。

南宮璟不會準備放什麼大招吧?按照以往,他怎麼可能忍耐她!他從不允許她脫離管控,更不允許她違背他的心意。所以這次,他一定把她猶猶豫豫的態度視作忤逆,甚至覺得她“自以為翅膀硬了”。

安妍鬱悶極了,怎麼老挑她這個軟柿子捏,去跟大哥battle啊……算了,她惹不起總躲得起,能躲一天是一天。

但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沒幾天,南宮璟直接進她房間找她,安妍登時嚇得腿軟,仿佛已經看到南宮璟把她拉到大腿上狠打。

神奇的是,南宮璟不是來算賬的,而是讓她收拾收拾,準備回村過年。

南宮一家並非省城本地人,原籍海東省海江市烏錦縣桐溪鎮嶺雪村,祖輩下海發跡後才搬到省城。每逢過年,一家人還是會回到村裏圍爐祭神。

南宮塵此時還沒閑下來。於是他們三人收拾好行李,去老別墅接了南宮父親,先行回鄉。

桐溪鎮是烏錦縣西北角的一個偏遠小鎮,嶺雪村掩映在蒼山繁林之中。

雪霽天陰,嶺川秀美。沿途的綠葉稀稀疏疏,上麵壓滿重重的霜花,格外好看。嶺雪村傍嶺而居,積寒薄暮下,車子最終停在半山嶺處的一座四合院前。

這座四合院是南宮家的祖宅,建於改革開放後、82土改前,占地麵積接近700平方米,長約27米,寬約24米,是一個傳統的二進製四合院。

三人推著父親從車上下來,自東南角的宅門進去,就看到雕花的影壁。又從左側的拱門進去,便是一進院。

一進院左側的南房原是客房,現在在西側開了個門,改成了車庫。右側的垂花門前放了一對青石抱鼓石,垂花門上雕梁畫棟、飛簷鬥拱。門前兩側的植圃均栽種了紫竹,翡白的雪壓彎了青翠的竹,時常能聽到竹枝折斷的脆聲。

四人從垂花門進去,來到了二進院。入眼是寬敞的庭院,抄手遊廊廊腰縵回,將東廂房、正房和西廂房連接起來。

庭院東西南北通達。庭院西南角置一座亭榭、穿鑿幾厘方塘,塘邊奇石嶙峋,塘麵結起薄冰。東北角和西北角均簇擁著白蕊紅梅,遒勁的枝幹上覆著素白的積雪,暗香幽浮,晶瑩剔透。東南角長一棵柿子樹,此時雖光禿禿,但深秋初冬時分,白雪映紅柿,紅澄澄的,十分喜慶。

安妍最喜歡把柿子晾曬成柿餅,等過年的時候,折幾枝梅花插瓶,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添上些果、酥、糖、糕,一家人圍著電視機邊吃邊看春晚。

天色漸黑,庭院燈已經打開。四人先把行李放回各自房間。正房有三間屋,南宮父親住其中一間,正房附的兩個耳房各有功用。東廂房是長子南宮塵的住所,其餘三兄妹住西廂房。

正值年下,林叔林姨也回鄉休假,院子平時隻托了村裏的幾個親屬老人看院灑掃,並未雇人,所以得自己動手做飯。

安妍從保溫箱中取出帶回的食材,準備簡單做幾道小菜。但老式的砧板菜刀很重,安妍先用沸水消消毒,鼓搗半天,還沒切好食材。

南宮逸看不下去了,進來三下五除二把食材切好,又起鍋烹飪,安妍變成在一旁打下手,洗洗盤、擺擺碗。

看著南宮逸冠玉般的側臉,安妍覺得她的三哥實在太帥氣。南宮逸長得最像南宮夫人,是三兄弟中最清雋的一個。

長得帥、學業優異、體貼入微、情緒穩定,還會做飯……她的三哥真是太完美了!

安妍一麵想著,不禁捧臉歪頭,崇拜地看著端菜走過來的三哥。

“咚。”安妍的額頭挨了一記輕彈。

“還不洗手吃飯?”南宮逸見不得她呆傻的樣子。

“腦瓜子嗡嗡。”安妍揉揉額頭,乖乖去洗手。

一家人吃完飯。由於坐了三四小時的車,著實勞累,各人洗漱後,南宮璟給父親擦擦身體,各自回房,無話。

旦日,農曆臘月廿四,掃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