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七年的六月開始,連綿不斷地暴雨從天而降,黃河水位暴漲,在澶州衝開一道大口子,渾濁的洪水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所到之處莊稼盡毀,農田變成一片澤國,四十五個郡縣遭到不同程度的災害,三十萬頃農田被毀。
災區的百姓為了逃生,不得不奔向四麵八方,來到沒有洪水的州郡。
許州地勢相對偏高,饑民們便紛紛來到這裏,他們聚集在廟宇道觀,城牆腳下,瞬間這裏的米價呈直線式上漲,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無錢買米就到田間地頭采摘野菜,野菜挖完了,連榆樹皮、柳樹皮都不放過。
李顯忠跟隨嶽飛征討楊幺取得勝利後,被朝廷派往濮陽知縣任縣令,他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始終以天下為己任,當他聽說黃河決堤以後,馬上組織軍民,搬來土石和幹草,加固城牆,將縫隙堵上。
當他看到城中的有錢人,挑著行李準備外逃時,他大聲說:“如果你等都外逃了,民心就會動搖,到時候誰與我固守城池呢?隻要有我戴某在,決不會讓洪水衝進濮陽縣城。”民心終於穩定了下來。
然後,他又親自前往一線指揮,將大大小小的官船和私船收集起來,係在城牆腳下,以此減輕洪水的衝擊力。
當他來到城樓,看到城外到處都是饑民,以及肆虐的洪水,對下屬說:“看樣子一時半會還晴不了,這些饑民又冷又餓,趕快傳令叫駐紮在縣城的士兵,想辦法弄來茅草搭建簡易茅草房,供饑民們臨時居住。”
“是。”
在糧食問題上,李顯忠犯了愁,濮陽不是沒有糧食,官家的糧倉裏有,隻是不歸他管,他也沒有調度的權利。
於是,他又冒著雨前去找糧倉管理人員商量。
“現在饑民很多,還望打開糧倉拯救饑民,到時候官家怪罪下來,有我一個人承擔。”
“這可不行,這些都是朝廷的軍糧,老百姓可以餓肚子,軍隊決不能餓肚子,否則會引起兵變。”
“難道就看著饑民們挨餓嗎?住的我已經想辦法基本解決了。”
“這個我就管不了了,不過對你的治水辦法我還是很認同的,或許將來還會因此升官發財呢!”
李顯忠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他才說:“現在情況緊急,朝廷的賑災糧還沒有到,如果繼續下去會激起民變的,到時候這個責任由誰來承擔呢?”
“不瞞你說吧!饑民們為了解決溫飽,已經組織起來搶奪糧倉了,隻是人數還不多,還沒來得及向你稟報。”
“既然他們上門鬧事,那就是你的事了,我又怎麼能管得了呢?”
“少數人倒不愁,問題是現在的饑民太多了,所以一旦聚眾鬧事真的無法管理。”
“對啊!到時候糧食全部被搶光了,看看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別怪我沒提醒你哦!”
倉管員一聽這話有些著急,急忙說:“那是,那是,戴大人說的對。”
“我之所以來找你,就是希望你能將糧倉打開,能讓百姓吃上幾頓飽飯,到時候官家追究下來,還有我跟著承擔責任,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