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華新(1 / 2)

這是刺蝟的故事。初次聽到時,我痛心、惋惜。

我問刺蝟:“為什麼讓我把這些故事寫成小說?”

刺蝟說:“我把傷口撕開給大家看,不是尋求憐憫,而是自救。這樣,我就不會再因為這些埋藏在記憶裏的悲歡離合而傷悲。我可以徹底放下,開始新生。”

刺蝟常常做一個夢。夢裏有個女孩,蹲在角落裏,低頭哭泣,臉埋在陰暗裏。一個男孩懇切地說:“留下來吧,好不好?”女孩倔強地說:“不要,刺蝟不能相互取暖。”

……

溫南市有個瑞安鎮,瑞安鎮有條華新街。華新街前後大概有500米長。80年代,改革開放的東風一吹,個體工商戶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半年之內,華新街道路兩邊湧出了200多個各種各樣的商店。瑞安鎮每兩天趕一次集,十裏八鄉的人會湧進這些商店采買生活物資。

1983年,瑞安鎮外貫通了一條高速公路,華新街街尾的客運汽車站應運改造,運輸線路驟增十幾條。每天來往瑞安鎮的人流更多了,經過華新街的人流與日俱增。慢慢地,華新街成為了十裏八鄉最熱鬧的街道,聚集了最先富起來的那幫人。

那幫人有錢了,他們開始走出瑞安鎮,見識真正的大千世界。走出瑞安鎮,他們發現溫南市的渺小。走出瑞安鎮,他們發現原來賺錢的方式居然有這麼多。走出瑞安鎮,他們發現原來男人可以這麼帥,女人可以這麼美。

有的人走出去後,帶回了最新潮的商品。有的人走出去後,帶回了新的生活觀念。

1984年起,華新街開始變得很神奇。

結婚十年的馬大建夫婦,是華新街第一個離婚的家庭。馬大建外出廣州做生意半年,結識了一個香港富婆,富婆喜歡馬大建的身強力壯,馬大建看上了香港富婆的腰纏萬貫。富婆對馬大建說,結婚證隻是一紙合同,夫妻就是合同上的甲方、乙方。隻要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合同可以隨時解除。於是馬大建帶著富婆回到華新街,要跟媳婦兒陳蘭芝離婚。兩口子在屋內吵得天翻地覆,富婆坐在馬大建家門口塗指甲。半個月後,富婆扔了2萬現金給陳蘭芝,問她,“你要錢,還是要人?”那個年代的2萬現金,可以在瑞安鎮買一棟3層的小洋樓。陳蘭芝猶豫了很久,說了兩個字:“3萬。”富婆說:“好。”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下午,馬大建夫婦簽字離婚。馬大建開心地和富婆回了廣州。鄰居問陳蘭芝為什麼同意離婚,陳蘭芝說:“男人變了心就收不回來了。既然抓不住人,就抓住錢。然後重新找個好男人,好好過日子。”

左鄰右舍一邊聲討馬大建的忘恩負義,一邊羨慕陳蘭芝離婚獲得了一筆巨款。

馬大建夫婦鬧離婚的那個月,華新街搬來一對裁縫夫妻,丈夫叫周永章,妻子叫秦清。夫妻倆做衣服的手藝非常好,很快成為了十裏八鄉的知名人物,很多人慕名前來做衣服,也有很多人前來拜師學藝。裁縫鋪更加生意興隆。夫妻倆也成為了華新街最有錢的人。

離婚後的陳蘭芝,開始注意打扮自己,去裁縫鋪子做了好幾條連衣裙。新裙子非常漂亮且合身,陳蘭芝在試衣鏡前轉了幾個圈,不由自主誇讚到:“周老板,你這手藝真的好,在哪裏學的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