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曆史上本來沒有突厥這個民族,它是五胡亂華的產物。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同時也是中國古代除漢族外最古老的民族。而突厥就是五胡敗退回草原後,相互雜居,融合產生的一個新的民族。
突厥人,早年居住在平涼一帶,即現在的甘肅草原地區,大多姓阿史那,是沮渠民族的附屬,沮渠氏也是五胡雜交融合後產生的一個新的部落,但相對於突厥來說,要強大的多,為了生存,不得已突厥人隻好依附於沮渠氏。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征北涼,北涼即沮渠民族建立的一個小政權,統治今甘肅地區。北涼國君沮渠牧犍在內外交困之下,帶文武百官麵縛出降,北涼滅亡。但阿史那氏,不甘心受北魏統治,於是率領全族五百多人來到金山地區,並世居於此,以為柔然國打鐵為業。因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以此為號。
經過一百多年的修養生息,突厥人丁興旺,力量壯大起來,開始不斷的吞並四周的弱小民族。
公元552年,突厥正式脫離柔然國統治,並完成統一,建立突厥汗國。一年後,突厥可汗阿史那木杆親率大軍滅柔然國,成為漠南漠北一帶的強國。
此時突厥版圖東自遼海,西至裏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貝加爾湖,東西長萬裏,南北五六千裏,汗庭(首都)設在於都斤山(今鄂爾渾河上遊杭愛山之北山),勢力盛極一時,當時恰逢北方戰亂,於是突厥常常南下而牧馬,寇掠中原,而中原大亂,力有不逮,於是統治者紛紛采用和親之策。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代周稱帝,建國隋朝。589年,隋滅南陳,一統全國。大隋的國力開始蒸蒸日上,為保家衛國,安定邊疆,隋文帝采納大臣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方針,開始分化離間突厥各部,同時輔以軍事打擊。
經過近20多年的時間,數十次生死大戰,隋軍終於取得決定性勝利,一舉打敗突厥。而突厥經數次大戰,力量下降,且內部奮鬥不斷,公元605年突厥汗國正式分裂成**與西突厥,並分別在公元607年與公元611年先後向隋朝稱臣。
至隋朝後期,由於隋帝楊廣不恤民力,連興大役,尤其是三征高麗,搞得天下騷動,四方豪傑紛紛起義,天下大亂。
值此亂世,**始畢可汗又再次起兵寇略中原,並於公元615年隋帝楊廣出巡雁門時,率領數十萬騎兵團團將其包圍。最後隋帝楊廣派人向**始畢可汗之妻、隋義成公主求救才得以解圍。
此後,**又開始拉攏隋朝各地群豪叛徒,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等人都紛紛稱臣求援,**扶持他們以分裂隋朝。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行分裂之策的同時,**還時不時直接派兵寇邊,掠奪中原人口。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初
沉寂已久的突厥大軍再次出動,這次突厥人在邊關聚起了兩萬大軍,從雁門關進入長城,氣勢洶洶的向中原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