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愛侄子的好舅舅(1 / 3)

大隋位麵,公元595年。

“高歡都說了,隻有慕容紹宗能夠降伏侯景。

可他的兒子卻是不信邪,非得派其它人試試,結果才被打老實。

可見,沒有了高歡的東魏,以及後麵的北齊,是真的不行啊!”

隋文帝楊堅搖頭感歎道。

高歡生前,憂慮過侯景會叛亂,從朝廷眾將中挑來挑去,最終選擇了慕容紹宗。

並對其子高澄囑咐過:“能夠解決侯景叛亂的,隻有慕容紹宗。我之所以不重用他,是想要未來留給你用。”

可高澄卻沒有當回事,派了另外兩個將領,結果大敗。

不得已,他才想起了父親高歡的話,啟用了慕容紹宗。

可見,這個高澄是一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

而正是這種性格,最後害了他。

本來北齊的開國皇帝,應該是高澄。

但由於他的性格,引起了身邊人的不滿。

最後在受禪前夕,他被心有不滿的膳奴刺殺了,皇位就這麼落到了他弟弟高洋的身上。

但這個高洋,後麵也因為飲酒過度而暴斃,年僅三十四歲。

再然後的北齊君王,更是有些一言難盡。

正是這種原因,即使北周自宇文泰之後的君王,能力同樣有些弱,但還是勝過了北齊,最後才一舉滅齊,統一了北方。

......

大宋位麵,公元969年。

“未戰先懼,大忌啊!”

趙匡胤不由地搖頭道。

還沒有開打,就先害怕了,那打個毛啊!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第一時間跑。

如果是侯景這種跑不了,必須麵對的情況,那隻能自求多福了。

“這就是冒失行事的下場啊!”

趙匡胤又是評價道。

換作他是侯景,肯定不會這麼莽,先會搞清楚國內有哪些阻礙,並想辦法解決它再說。

比如像那個慕容紹宗,在此之前,並沒有受重用。

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想辦法拉攏他。

屆時對方成為自己一方的人了,那還用慌什麼?

如果不解決好,就起兵,那無疑是在賭博,賭自己不會被這些阻礙攔住。

侯景顯然在賭,或者說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些,最後敗了也正常。

想到這,趙匡胤又看向現場的人,道:

“燕雲十六州,我大宋必然要收複的。

但何時收複,這個急不得,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切不可犯這侯景一樣的錯誤,冒失行事!”

收複燕雲十六州,這個是必須的,但需要做好準備。

否則萬一敗了,打擊己方的信心,從此走上了防守的路,那就糟了。

“是!”

眾人齊聲應道。

旁邊的穿越者趙光義,也是心虛地點了點頭。

......

畫麵繼續。

【事實證明,他心裏慌是正確的。】

【哪怕在有梁朝支援的情況下,侯景還是節節退後。】

【決戰當中,其部下將領率兵投降,侯景隻得率八百殘兵,南渡了淮河。】

【為了能順利逃跑,他還耍了一個離間計,派人帶了一句話給慕容紹宗:】

【“若是我被俘,那您對於高氏來說,又還有什麼用呢?”】

【這話,算是說到了慕容紹宗的心底裏。】

【他同樣知道“鳥盡弓藏”的道理,要是他直接解決了侯景,說不定又得被朝廷雪藏了,就像曾經的韓信一樣。】

【所以,最後他並沒有選擇渡河追擊,使侯景成功逃入了梁朝境內。】

【就這樣,東魏成功地收複了侯景獻給梁朝的土地,而梁朝隻收獲了侯景這顆定時炸彈。】

【甚至於,被梁武帝派去支援的侄子,也被東魏俘虜。】

【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

大秦位麵,公元前214年。

“都是廢物啊!”

秦始皇嬴政十分不屑地道。

一個侯景,手握重兵,在自己地盤上專政。

另一個梁朝,更是擁兵無數,占據了整個南方。

這兩者一結合,別說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至少也得等於二吧?

可結果,卻是打不過人家,這不是廢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