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爭霸 第125章,軍火工業(3 / 3)

王雲和李小魚自然應諾了下來。

--

從第二天開始,李小魚和王雲便分頭開始行事。

李小魚負責向舅舅談判,將勞務費死死扣在200兩以內;王雲則去各個工廠,向工人們解釋從這個月開始工錢將暫停發放,官府遇到了困難,一旦解決了困難,所拖欠的工錢一分不少會補上的。

李小魚的舅舅王澤喜本來是抱著欺負熟人的心理想法,李小魚是自己的外甥女,而且又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黃毛丫頭,更何況騙的銀子又不是李家的,隻是官府的罷了。他起初以為韓明瑜很信任李小魚,將這件事全權交給李小魚來辦,因此覺得有利可圖。

反正李小魚什麼也不懂,隻要她點頭了,那這件事就成了。

可是很快王澤喜就知道,原來韓明瑜並沒有全權交給李小魚。

當李小魚找上門來很生氣的訓斥王澤喜時,王澤喜真是尷尬不已。不過王澤喜也不敢反駁李小魚,好歹李小魚是一個官,自己是一個商,從來隻有官商勾結,還沒有發生過官商對抗的情況。

李小魚這次學聰明了,隻說每次運輸、轉售官府給五十兩的勞務費。

王澤喜自然是不肯幹,哎聲歎氣的討價還價,最終就定在了200兩的價格上。

雖然從原先幾千兩甚至幾萬兩勞務費一下子降格到了200兩上,可是王澤喜心中並沒有什麼接受不了。其一,是他先使詐在先,險些還得罪了親家;其二,他是不敢忤逆官府;其三,雖然勞務費賺不了多少,但是並非沒有其他利益可圖。

李小魚告訴王澤喜,韓使君請王澤喜把商號遷到光化軍來,官府可以給政策上的優惠。這個消息對於王澤喜來說,就是一個極好的利益,他一直都巴不得能與官府合作。隻是目前光化軍情況不太明朗,而且光化軍又是最邊境的城鎮,有安全隱患,因此他還是多留了一個心眼。

當即,王澤喜告訴李小魚,他可以自己的一些紡織廠、食品小作坊等小產業遷移到光化軍。因為他看準了這些小產業成本不高,就算發生什麼意外也不要緊,更重要的是他聽說光化軍現在百廢待興,廉價勞動力多得是,所以可以先試試水。

李小魚當然沒有多想什麼,反正商業她不懂,舅舅答應遷幾個作坊總歸是一件好事,於是就欣然回去複命了。

王雲這邊與工人商談的很順利,大部分工人覺得幹活不一定隻是為了賺錢,因為他們現在不幹活也無事可做,哪怕是當作消遣也好;更何況官府有困難誰都能理解,因此都同意工錢打白條。

僅僅隻有個別幾個人,正如韓明瑜所預料的那樣,心眼小、沒遠見,叫囂著不滿。

王雲果斷的就開除了他們,並且下達通知這些人永不錄用。他同時也在想,開除這些人想必對工廠也是一種淨化,因為這些小人平時肯定不和諧,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早鏟除早清靜。

除此之外,韓明瑜也在忙碌著成立酒加工廠。不過他的工作就要比李小魚和王雲麻煩一些了,一方麵是籌備設備和廠址,另外一方麵則是必須將消息散播出去。

韓明瑜將廠址選擇在了城外的南縣城。如今冶煉工坊、襄陽軍械所都是開辦在這個縣城裏麵,按照他對光化軍城市的規劃,城內要發展成繁華的商業地區,而南縣城因為比較靠後,遇到什麼情況時也比較安全,故而所有工業則設置在這裏。

加工廠的名字暫定為“光化軍官方綜合加工廠”。

之所以取這樣一個名字,因為對於韓明瑜來說,這個加工廠不一定僅僅是加工美酒。等到日後發展壯大了起來,加工食物,加工紡織物,加工建材,甚至修複兵器、盔甲都是可以的。

要想釀造秦府大曲,關鍵還是在蒸餾器上。不過這個問題對於韓明瑜來說是小問題,他從臨安帶來的十三個工匠,就是打造第一台蒸餾器起家的。他立刻通知了科學院,讓科學院盡快將再製造幾台蒸餾器出來。為此,他還特意把當年蒸餾器的圖紙找了出來,派人送到了科學院去了。

韓明瑜將所有自己發明創造的圖紙都保留著,用一個夾板整理收拾了起來。他一直都在想,指不準幾百年之後,這些圖紙就會成為科學界的古董,所有人都會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什麼具有突破性的東西。

當然,也許幾百年後某某棒子國也會進行考證,他韓某某因為姓韓,所以是來自某某棒子國家。

科學院的工匠自然不會多問什麼,既然韓使君有要求,他們就照辦好了。

五天之後,科學院利用目前僅有的材料,隻能製造了三台蒸餾器。不過這一批蒸餾器相對於臨安的那一批蒸餾器,無論是質量還是密封性上,都有極大的改善。相信所釀造出的酒,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超過臨安的酒。

當蒸餾器出來之後,韓明瑜則要開始忙碌著尋找需要加工的目標客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