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新兵們在心底也有了幾分信心,準備鼓足幹勁,與嶽家軍堂堂正正比試一番。對於他們這些新兵來說,第一次上戰場就能與嶽家軍並肩作戰,真是一件榮幸的事情,回家之中跟父老鄉親們閑談,都倍有麵子。
漸漸的,時間過去了,轉眼間天色黑沉下來。
當二更到來時,韓明瑜果斷的收起了自己的草稿,然後披甲執劍,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大軍兵分五個小隊,分別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步驟開始行動。
嶽雲的部隊比較輕鬆,隻帶了1000人就殺到了西邊的山寨去了。因為是抄了山寨子的後路,再加上還有山匪做為內應,幾乎喊殺聲剛剛響起來,山寨裏麵就哭天喊地的求饒聲。
這讓嶽雲感到很無趣,本以為齊軍堅持到今天還不投降又不逃跑,最起碼是有負隅頑抗的決心,哪裏知道剛殺過來,刀子都還沒見血,敵人就紛紛投降了!
他將西邊山寨控製下來之後,馬上又撥了400名士兵連同山寨裏麵起義的山匪,合計一共600多人,立刻向鐵礦山後麵的另一個寨子增援了過去。
韓明瑜、王魁、李書評和李旭中這邊的四支隊伍就有些困難了。
似乎齊軍確實已經提前發現了官軍這邊的動靜,又因為兩個寨子相隔太遠,因此這邊的寨子不能及時把消息通報到西邊的寨子,導致了西邊寨子並不知道情報,而直接被突然襲擊的攻克了。
鐵礦山這邊的寨子,做好防禦準備,利用唯一的上山道路,來布置了最後的防線。
因為齊軍是居高臨下,而且占據了極為有利的地理環境,讓韓明瑜這邊進攻受到了極大的限製。更重要的是,韓明瑜起初以為這一仗十拿九穩,因此特意為了培養自己新兵的戰鬥素質,所以是讓新兵衝在最前線,至於嶽雲的本部人馬大部分是留在山下做預備隊。
新兵沒有作戰經驗,麵對這樣的困境,完全手足無措。
韓明瑜果斷下令撤退,然後重新集結了嶽家軍的精銳人馬,再次發動了一次進攻。
畢竟山下一共有7000多人的兵馬,兩個寨子的敵人加起來才不足2000人,更何況其中還有不少山匪內應。
僵局很快就打破了,嶽家軍的戰士們奮勇衝鋒,與此同時山寨子裏麵山匪內應也開始響應,內外合擊之下,齊軍首尾不能相顧,很快就被突破了防守線。
接下來的戰鬥完全是收尾的工作。
官軍開始掃蕩寨子,當然他們都是接到了上級的命令,盡量不傷人性命,而是以活捉為主。整個戰鬥持續了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以齊軍完全失敗而告終。
雖然戰鬥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戰後的料理卻一直進行到第二天黎明。
首先要區分山匪,有的山匪是內應,有的山匪是站在齊軍那邊的,還有的山匪什麼都不知道。其次就是山寨裏麵還有女眷,大多是山匪的家屬,雖然後來被齊軍霸占了。再者就齊軍,一方麵要活捉,一方麵還要防止逃跑,一方麵又要從兩個寨子把人都集合到一處。
經過一番統計,這次剿匪行動一共捉獲了山匪1200人,山匪的家眷800人,齊軍落草為寇的有1400人。當然,這1200號山匪連同800多家眷都是願意向韓明瑜投降的。而齊軍除了戰死、逃跑之外,還剩下900多人,大部分也願意投降,隻有少數部分忠心於他們的主帥,因此不肯投降。
韓明瑜將願意投降的人都帶到了山下,集合起來之後,等天亮了就帶回光化軍進行安置。至於那些不肯投降的,則依舊留在了山寨子裏麵,他要親自來會一會這些人,如果這些人當中有人才,自己肯定是不會放過的,如果都是一些愚忠的人,那麼放走了也是一件禍事,隻能進行人道主義處理。
這次剿匪行動,除了招降了將近3000人力之外,還僥幸的獲得了許多物資。
這些山匪的寨子都有十多年的曆史了,儼然已經發展成一座小村莊似的地方。山匪知道,自己這邊一共2000多號人,單單靠打劫那是絕不可能養活所有人的。
而以他們目前的裝備和素質,更談不上去攻城略地。邊境地區都是駐有重兵的,縱然有一些可以攻打的地方,了又都是窮鄉僻壤,打了也白打。
因此,為了能生存下去,他們也像普通人一樣,種地、養殖和工坊作業。
經過這次圍剿,官軍還獲得了許多農作物的種子,其他還有牛、豬、羊、雞等畜生。後者數量雖然不多,可能是被齊軍占領之後吃了不少,但好歹是不可多得的物資,正是光化軍需要的。
韓明瑜自然讓手下將這些物資也一並帶走了。
--
處理完了戰利品的事宜,韓明瑜來到山寨最中央的一座土樓建築前。
整個寨子已經不是那麼亂糟糟了,大部分的人都帶到了山下,此時此刻倒顯得有幾分空蕩。除了還在搜查戰利品的官軍,依然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到處竄來竄去的。就在土樓前麵的空地上,那些不願意投降的頑固分子們,都被捆綁了起來,聚集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