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大軍沒有任何掩飾蹤跡的打算,並且還故意弄的旗幟張揚,帥旗鮮明,目的就是要讓山匪們知道嶽家軍來討伐他們了。
正午的時候,大軍總算來到了鐵礦山,這裏已經是一大片森林的深處。不過因為有林木的掩護,放眼望去,這7000人馬人山人海,旗幟遍布了山野。不知情的人一定還以為來了足足一萬五千多少人呢。
韓明瑜命令嶽雲、李書評各自帶領一支輕裝部隊,直接圍攻那些小山寨。
這些小山寨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而且人數壓根就沒有嶽家軍眾多。他們早在嶽家軍進攻之前,哨探就已經發現了蹤影,此時已經都是逃得無影無蹤了。
沒費多少功夫,嶽雲和李書評都將這些小寨子都掃蕩了一遍。盡管山匪們提前逃跑,可是他們還是抓捕了一些老弱病殘沒有逃跑走的山匪,並且在整個進攻的過程當中,都在高聲呐喊,讓山匪交出被俘的人質,否則日落之前就踏平森林。
掃蕩了小寨子之後,嶽雲和李書評都按兵不前了。
因為他們昨天偵查得知,那兩個隱藏在更深處的大寨子,地形十分複雜,而且齊軍人數也不少,貿然進攻隻怕會中了埋伏。更何況,他們今天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山匪與齊軍的矛盾,讓這些人內部發生分裂。
韓明瑜分析,那些被俘虜的人質一定不會是在小寨子裏麵,一旦有什麼好處,大寨子裏麵的齊軍肯定會搶奪過來。他今天明目張膽的來討伐山匪,並且就是以人質為借口。山匪肯定會遷怒齊軍,惹了不該惹的人,要求齊軍立刻把人質釋放。
如果計劃不出所料,齊軍肯定會釋放人質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齊軍剛剛經過襄陽府的戰敗,對嶽家軍餘悸不已;第二,那就是眼下齊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抵擋這麼多宋軍的圍剿。哪怕有地理優勢,也隻不過能製造一些傷亡,一旦嶽家軍前赴後繼的衝殺過來,照樣得玩完。
嶽雲和李書評撤回來之後,韓明瑜親自見了一些那些捉獲到手的山匪,詢問一些山匪的情況,諸如為什麼當山匪,為什麼身為漢人要助紂為虐。
當然這些山匪的回答無非隻是生活所迫,需要混口飯罷了。
韓明瑜並沒有殺死這些山匪,而是好生的招待了一番,給他們好吃好喝了一頓。然後他在下午的時候,就釋放了這些山匪,讓山匪帶話回去,今天如果不放人質,他們一定會血洗山寨。
山匪感恩戴德了一番,然後匆匆的離去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山寨果然把抓來的那幾個勘測隊人質送下了山,並且讓人質帶話,說他們不敢犯上作亂,隻會搶劫齊國的邊境,絕對不會侵犯宋國邊境。這番話無非是見宋軍力量強大,不得已還選擇韜光養晦之策。
韓明瑜雖然不相信山匪的話,因為一旦光化軍那邊的嶽家軍撤離了,軍事實力消減了下去,該搶劫的時候這幫賊子還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暫時不需要自己考慮。
韓明瑜將那些人質救了下來,詢問他們的情況,在山上是否受到了虐待。
這些人質本以為自己這會算是完蛋了,甚至在心中還有幾分埋怨。
但是他們現在看到韓明瑜,帶領著光化軍所有的士兵前來營救,總算知道了韓明瑜對他們的重視。於是不僅拋棄了先前的埋怨,對韓明瑜也更是感恩戴德不已。
經過與這些人質了解,韓明瑜得知了目前大寨子裏麵的山匪都很緊張,而那些齊軍摸樣的匪兵們,與本地山匪頻頻發生口角衝突,顯然兩方人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據說,本地山匪是埋怨齊軍得罪了嶽家軍,而齊軍則對山匪公然反抗自己的統治感到不滿。
隻不過,本地山匪勢單力薄,自然不是那些齊軍匪兵的對手,隻能忍氣吞聲。
人質們被送下山來的任務,還是齊軍匪兵交給本地山匪來做的。
韓明瑜沒有為難那些送人質下來的山匪,不過也沒有急著放他們回去。他讓王魁帶人先把這些山匪看好,然後與嶽雲、李書評、李旭中三人立刻進行商議。
本來韓明瑜是打算在救出人質之後,先返回光化軍,等過幾日再采取下一步措施。畢竟分化本地山匪和齊軍匪兵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但是嶽雲卻覺得,如今好不容易調集來了大軍,就這麼隻救幾個人返回,未免太浪費了一些,更何況說不定還會讓山匪小看了嶽家軍。
李旭中和李書評暫時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們兩個人覺得韓明瑜和嶽雲都有道理,也分布清楚到底該聽誰的。
韓明瑜想了想,說道:“不如這樣,我們放出話來,就說我們光化軍要開采這裏的鐵礦石,同時更要為這次勘測隊伍當中犧牲的人報仇。以此為借口,讓這些山匪和齊軍匪兵限期投降,否則就大軍開進。”
嶽雲奇怪的問道:“這有用嗎?這些匪徒哪裏知道投降之後會被怎麼處決?更何況,他們仗著地理優勢還是與我們能有一戰,怎麼可能這樣輕而易舉就投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