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相國寺(2 / 2)

正是因此,大相國寺萬姓交易之時,才聚集了許多的讀書人在相國寺內比試詩詞、較量畫技,以期可以題壁留名,這無疑也是一條出名的捷徑。

劉旭和徐錦兒二人路過眾文人比試的地方時,這裏已經有許多人在觀看,大宋百姓對文人才子,都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是以這種當眾比試詩詞,每每都能吸引無數的百姓圍觀。

劉旭自己文字功底有限,對此並不太感興趣。

在他看來,看人比試詩詞,還不如看看雜耍表演,聽聽話本說書有意思。

不過,徐錦兒卻對這些文人才子的比試,卻充滿了興趣,非得拉著劉旭駐足圍觀。

徐錦兒微笑著問道:“旭哥哥,你可是大才子啊,要不要作一首詩詞啊?今天這麼多人在這圍觀,可是很快會出名的。”在劉旭的一再要求下,徐錦兒現在又改回了旭哥哥的稱呼,他不喜歡相公的稱呼,總覺著別扭。他還是喜歡徐錦兒稱呼其旭哥哥,他覺得稱呼旭哥哥比稱呼相公親切多了。

劉旭摸了摸鼻子,苦笑道:“我可不想出名,什麼好處沒有,還帶來一大堆麻煩。”那些才子文人,在此做詩詞比試,爭取成名,大部分是為了科考時更容易一些。

劉旭不想、也沒有實力去科考,是以對這文人比試,自然也是興趣稀缺。

徐錦兒見劉旭不想作詩,也不勉強,便道:“那旭哥哥不想作詞,看看熱鬧總是好的。再說旭哥哥以後也是要跟著寇相公做官的,多見識一下文人詩詞應和,總是沒有壞處的!”

劉旭心想也是,大宋極其推崇文治,自己若是想要在大宋上層混,少不了要懂些詩詞應酬,此時多學習一下也好。

當下劉旭拉著徐錦兒走進圍觀的人群中。

……

二人來到人群終是,正值眾文人才子中,一個身穿月白色書生長袍的青年文士站了出來。

劉旭見這個青年文士年紀並不甚大,但臉上似乎多了幾分隻有久經世事的中年人才能沉澱下來的那種滄桑。

那個文士沉聲道:“在下前幾日偶得一首《永遇樂》,請諸位品評!”

說著,那文士朗聲吟道:“霜冷危樓,露侵閑閣,愁也相聚。月斷雲前,秋寒菊後,盡兩相流水。小園西徑,今朝重到,仙娥醉吟青袂。隔簾櫳,衰翁對看,韶華暗中別去。

風敲鐵馬,雨冷簷角,筆繞玉華一縷。夢囀春鶯,淚封秋雁,幽怨消幾許。兩分離恨,八分好月,也似漫煩輕絮。應難認,十年舊客,倚煙波處。”

劉旭聽了覺得倒是一首不錯的詞作,意境幽深,立意深刻,隻是寫得有些悲涼,不過倒是與此時深秋的清冷意境有些互相映襯。

眾人議論紛紛,不過大致意見倒是與劉旭的看法有些一致。

這是又有一個身穿錦袍的年輕書生走了出來道:“剛才見立項兄所畫的那副幽蘭圖甚有意境,在下睹物有思,做得一首詠蘭的《水調歌頭》,也請諸位品評一番。”

原來剛才有人做得一副幽蘭圖的佳畫,看來這個年輕書生所做的詞是要題詠那副幽蘭圖。

那年輕書生開口輕聲吟道:“欲賞萬方態,應省一嬌姿。虛彈少許新墨,幽草慣臨池。室內春風正暖,筆下流雲不斷,仙氣繞藩籬。隻是玉花小,帶蝶入漣漪。

天上種,九州長,四夷迷。畫屏香扇,更以神品為稀奇。常在皇家壁上,也伴書生案首,濃淡總相宜。最是香能久,喚出入新詞。”

劉旭聽了,隻覺這首詞似乎遣詞用字上闕很不錯,但下闕似乎略顯直白,不過比起前麵那首,勝在意境歡快些,少了那份淒涼。總得來說,倒也算是一首不錯的詞作。

劉旭自己對詞作的鑒賞水平有限,正想聽聽眾人對此詞的品評時,突然聽到一個爽朗的笑聲傳來。

“雲開兄,竟然真的是你,真想不到啊,你我竟然能在汴梁又相遇,當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