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原來您在這兒。”一個圓臉的中年男子伸著手朝這邊快步走來。
翹著二郎腿坐在長椅上的楊鳴緩緩合上書本,直起身子露出歉意:“抱歉呀,李教授,我每次一緊張就想找個寂靜的地方看會書。時間到了嗎?”
“快到了,我現在就帶您過去。”
“好的。”
楊鳴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這次為了尋找新作品的靈感來到了英國。
在這裏,他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舊友,一位優秀的怪誕小說家,他現在任教於牛津大學,今日便是應舊友邀請前來為牛津大學的學生介紹中國小說的發展曆程。
楊鳴站在教室門口,腳尖不停地擊打地麵,仿佛是在用這種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他小心翼翼地向裏麵探頭,教室裏麵坐滿了學生,還有一些長著亞洲麵孔的留學生。
楊鳴在舊友的鼓勵下昂首挺胸地走進教室,站在講台旁強裝鎮定,冷峻中帶有一絲不安的眼睛掃過一周後,開始用他那不太熟練的英語自我介紹:“同學們下午好,我的名字叫做楊鳴,是一位來自中國的作家,應你們洪教授之邀,為你們講述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曆程。”
在經過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楊鳴心中的緊張感漸漸被平複,緊接著不慌不忙地打開電腦,“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大致經曆了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發展期以及高峰期這五個時期。中國的上古時期到先秦兩漢時期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中國小說的孕育和形成。還有就是……”
正在楊鳴講課期間,教室的後門突然被人打開了。午後溫暖而又刺眼的陽光順勢灑落在這間昏暗的教室,裏麵的每一處角落都被午後陽光所照亮,坐在這裏的人們緊閉雙目,仿佛是在接受光明的洗禮。
片刻之後,木門緩緩閉合,陽光也在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教室再次陷入黑暗之中。人們紛紛睜開雙眼,同時回頭望去,隻見一位身穿白色長裙的女子抱著書本呆呆地站在後麵。
楊鳴微笑著看向女子,輕聲問:“是過來聽我講座的嗎?”
女子微微點頭,烏黑的秀發趁機遮擋住了她那飽滿的額頭和那雙深邃明亮的眸子。
“那就找個位置坐下吧。”
“好的,老師。”女子在最後排坐了下來。
楊鳴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小插曲打亂陣腳,而是迅速調整狀態,重新開始上課。
四十分鍾很快便過去了,楊鳴收拾好教材之後與學生鞠躬告別,然後走出了教室。
今天一天對於楊鳴來說,無疑是充實的,他很享受把自己所知的知識傳授給別人的過程。
“其實你就應該當個老師,而不是 什麼作家。”洪濤說道。
楊鳴無奈苦笑:“洪老呀,你可別打趣我了,你也知道我沒有上過大學,要不是因為運氣好,有點文筆,出版了一兩本書,連作家都做不成,別提當什麼老師了。”
“你真是太謙虛了,你可是二十歲便寫出短篇小說《海麵上的輪船》的少年天才,即便沒有上過大學,可是你的成就依然無人可比。”
洪濤完全沒有誇大其詞,要知道,楊鳴今年年僅二十八歲,便已經是國內文學界炙手可熱的新星了。雖然他出版的作品寥若晨星,可是每一本著作都有著不錯的反響,深受國內外青年的喜歡,即便是像洪濤這樣的大師級作家,在二十八歲之間始終是默默無名,直到四十歲之後才勉強算得上是成功的作家。
洪濤與楊鳴的相識還要追溯到四年前的北京文學學會上,那一晚,五十六歲的洪濤第一次見到楊鳴,那時的他憑借短篇小說《故鄉的樹》成為了晚會的焦點人物,風頭無兩。
晚會過後,洪濤主動與他打招呼,兩人閑聊過後,雙方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自那之後,二人便常常以書信來往,彼此交談對文學的見解,漸漸的便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