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安家(1 / 3)

成都自古以來就是西南的商業中心。本朝的成都更是蜀道線上的交通樞紐,通向各地的水陸道路四通八達。成都及其附近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發達,成為蜀道經濟帶上最大的糧食集散地、茶葉集散地、紡織品集散地和紙張、書籍集散地,是西北地區的物資供應基地。富商大賈雲集成都,“河東富人多棄產而入川蜀”。這裏是“萬井雲錯,百貨川委,高車大馬決驟於通逵,層樓複閣蕩摩乎半空;綺彀畫容,弦索夜聲,倡優歌舞,娥媌靡曼,裙聯袂屬;奇物異產,瑰琦錯落,列肆而班布市;黃塵漲天,東西冥冥,窮朝極少,顛迷醉昏”的大都會。此時的成都已是蜀道經濟帶上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她與開封府,興元府,杭州府為本朝四大商業城市。

這天下午,從成都府南大門進來一家人,一個年約四十的婦人帶著六個孩子,他們進了成都府後,不住店,不訪親,首先是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飯店,然後點了滿滿一桌飯菜吃了起來。隻見風卷殘雲間滿滿一桌八菜一湯兩大盆飯就一掃而光。哪個最大的孩子打著嗝道:這麼些天了,終於吃了頓像樣的。最小哪個道:大兄,我還想吃,但是又好像吃食已經頂到喉嚨上,咽不下去了,肚子也脹得難受。引得大家一陣哄笑。

各位看官,一定能猜到,這一家子就是嶽寧兄弟和劉令了吧。由於路不熟,走了不少冤枉路,本來從簡洲到成都府兩天就可以到的,他們整整走了五天,一路的艱辛就不一一表來。若不是經過某村落的時候,向一個村婦買來一身婦人行頭,給劉令來了個改頭換麵,改走官道後才快了起來,不然他們這時說不準還在某旮旯裏轉悠呢。

吃完飯後,先找了間旅店住下,張羅著大家洗了個澡,然後一覺睡到第二天早上,大家起床後到街上吃了早餐,讓劉令帶著兄弟們回旅店,嶽寧打算四處轉轉,既然決定在這裏安家,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房。一路走來看到不少牙行貼著房屋招租出售的告示,連續問了幾家後,看準一家門臉比較老的牙行,讓牙郎帶著去看一套自己比較中意的房屋。

這是一所小型的四合院,進大門左邊是廚房,右邊是門房,抬頭一個大大的院子,種了些花花草草,院子左邊三間廂房是住宿用的,右邊三間靠近大門一間是茅房,中間是堆放雜貨的屋子,靠裏麵一間是浴室,走過院子是幾級階梯,拾階而上一間堂屋,堂屋左邊是書房,右邊一間一進二的主臥房,總麵積估計有四五百個平方了,看得出來房主本身是比較富足的。

據說這個房子以前是房主金屋藏嬌的地方,後來這個女子生了一個帶把的,母憑子貴,自然就正式入了家門。嶽寧看了一圈,屋子裏桌椅板凳都算齊全,廚房裏鍋碗瓢盆樣樣周到,搬進來的話,隻要買些被蓋和日常用品就可以了。再跟著牙郎回到牙行,談定以一百五十貫的價格一次買斷,簽訂合約,並說好要他們上午就安排人把屋子收拾一下,下午他就打算搬進去,住在旅店不方便不說,最怕的是劉令露出什麼馬腳就麻煩了。

接下來就是得找個什麼行當賺錢糊口才行,雖然目前有從何應簡等身上搜來的四千多貫,但是也耐不住坐吃山空,加之人無近慮必有遠憂,安定下來後兄弟們要開始學業,他們長大後要娶妻生子,置辦家業,這些錢怎麼夠呢。嶽寧沒有考慮去幫人做工,一天百十文的收入,怎麼養得活六七張嘴,在牙行的時候他就順便問了下工價,得到的答案是最好的一個月也就四貫多不到五貫,而在成都府一個人一天的開支平平常常算下來也要一百文滾上下。

一路行來,路上有騎驢的,坐轎的,趕車的。街邊有書店,酒店,米糧店,成衣店......小兒在奔跑,閑漢在嬉鬧,店家和顧客在談價,熟人相互之間在問好,還有專事幫閑的人在拉著生意,前麵好多人圍了一個圈,傳來哄笑聲,一個書生摸樣的人欺進看了一眼後,忙不迭轉身而行,嘴裏說著成何體統,有傷風化之類的話語。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頭公驢在街上遇到一頭母驢,正欲求歡呢,非常取笑的是,公驢的主人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媳婦,而母驢的主人是一個小夥子。邊上有人開他們玩笑道:看來它們要忙上一會兒了,要不你們也別閑著,幹脆也找個地方快活快活去。羞得他兩個走也不是留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