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平行世界,所寫一切內容皆與現實無關,對原著內容、設定等會有一定改動,部分人物可能會出現人設崩壞情節)
(另外本段開放腦子寄存處:)
……
禪定,意為靜慮。
雙足跏趺、脊梁直豎、肩膀放鬆、手結印契、脖頸伸直、舌舔上顎、雙目微張。
此乃打坐基本,七支坐法,又稱跏趺坐,俗名盤足坐法。
佛陀將世間分為三界。
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及六欲天之總和為“欲”,此界中眾生皆貪於食、色、眠等欲望。
若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其名為“色”;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係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
再往上,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
而在欲界中修行禪定,其目的就是為了離開欲界而進入四禪八定,登入無色之界。
何為修欲?其乃四禪八定之先決。
粗心往、細心住、欲界定、以及……未來禪。
當修者真正做到舍棄世俗之欲望,便可修煉最上級的法門——“悟禪定”。
一階,空無邊處定:摒棄耳、鼻、舌身五感帶來的欲望……
二階,識無邊處定:斷絕五感欲望,以常人不能用的感官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
三階,無所有處定:不再用大腦,而是元神來主宰自己的身體……
四階,非想非非想處定:空想、識想、無想,天人合一,跳出三界之外……
宇宙即我,我即……宇宙。
……
1923年春,華夏湖北境內一條偏僻的狹窄山路旁,建著一座一人高的山神廟。
小廟的廟口正對著山路,裏麵供奉著一座盤膝打坐的泥像,但因長時間無人參拜打理,泥像上已經堆滿了厚厚的灰塵和蛛網。
沒有人知道這座山神廟是何時所建,也無人知道它究竟荒廢了多久,它就如同一塊遺世獨立的仙石,默默地坐看這世界滄海桑田。
清晨,幾隻鳥兒拍打著翅膀落在小廟的閣頂,收攏翅膀歇息。
呼聽得哢嚓幾聲脆響,廟中供奉的泥像,表麵幹硬的泥土層層碎裂,嘩啦啦地散落一地,驚飛了閣頂那幾隻剛準備歇息的鳥兒。
嘰嘰喳喳的鳥鳴逐漸遠去,消失在不遠處高大的樹叢之中。
下一秒,整座山神廟轟然倒塌,在地麵上激起一圈土黃色的煙塵。
山神廟倒塌的廢墟之中,一顆渾圓的光頭頂著塊碎磚出現,在清晨的陽光下反射著刺眼的陽光。
光頭如同升起的太陽般上升,視線逐漸下移,一名有著八塊腹肌,渾身赤裸,皮膚潔白如雪的男子,從倒塌的山神廟中緩緩站了起來。
閉著眼睛,光頭男子毫無羞澀之意,盡情地在這無人的山林中舒展著四肢軀幹,關節處發出劈啪的脆響。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口中打了個哈欠,光頭男子抬頭迎著晨陽,緊閉的雙眼眼皮微微顫抖,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睜開。
那漆黑色的瞳孔中無悲無喜,無情無欲,但下一秒眨完眼後,這原本看起來毫無波動的瞳孔卻又變得無比靈動起來。
就好似初降人間的嬰孩那般靈動好奇。
“呼,醒了。”
坐在山神廟的廢墟之上,光頭男子深呼吸,隨後輕輕吐出一口濁氣。
“一夢千年,不知現在又是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