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敗之敗(1 / 2)

如果是普通的棋手,甚至於一些不精通青史一道,初入國士的執棋者無法看明白此時場中的情況。

那麼對於諸葛一而言,已經徹底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此時他看到的這個輪椅諸葛亮與其說是一處曆史片段,倒不如說是無數傳頌的總和。

他是真實的曆史,也是虛幻的寄托。

簡單來說輪椅諸葛是整片諸葛亮勘定曆史中最大的集合體,真實且虛幻,而貫穿這一切的那股力量,諸葛一若猜得沒錯,那應該就是聖之力。

所以他既可以在青年,也可以在壯年,甚至可以出現在隻有改命之後才能進入的暮年戰場。

隻不過在青年戰場,興複諸葛亮所作所為正是這位曆史傳頌中諸葛亮的模樣,在那個戰場,這輪椅諸葛亮就是興複諸葛亮。

兩者本為一體,所以在青年戰場,根本不需要諸葛一過多的投入,那青年的興複諸葛就迅速取得了勝利。

至於壯年戰場,興複諸葛總體而言確實和輪椅諸葛有一定相似之處,兩者總體相合。

隻不過一個是成功在望,一個是功敗垂成。

但在最後的結果之前,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故而輪椅諸葛在興複諸葛最後關頭,推了一手。

到這裏為止,興複和輪椅兩個諸葛亮都還算處於蜜月期,這也是諸葛一為何沒有感受到半點敵意的原因。

因為其本身就沒有敵意,輪椅諸葛並不是一個主觀曆史片段,他沒有強烈的自我求存的意識。

故而也就不在乎,你勘定成功與否。

這是他和其他曆史片段中出現的諸葛亮最大的區別。

在暮年戰場中,無論是興複諸葛還是其他幾個類型的諸葛,從本質上則已經徹底偏離了輪椅諸葛的曆史軌跡。

所以對他而言全部都是敵人,或者說全部都是錯誤的選擇。

他不能讓興複諸葛贏,也不會讓蜀帝諸葛勝,他從始至終的目的就是埋葬所有異端,所有不應該存在的可能。

因為構成這一股聖之力的源泉,並非什麼一統天下,也不是權傾朝野,更不是著書立史,甚至不是諸葛一所行的興複漢室。

而是千古以來的傳頌追悼,甚至無數棋手在其他對弈中崇敬。

這就是諸葛亮在天幕中所呈現最強大的狀態。

麵對這樣的諸葛亮,縱然是諸葛一也是無能為力,他現在能做的已經不是勝利,不是勘定成功。

而是,在這汪洋青史中的轟擊中,保留他興複之史。

他確信這興複諸葛亮的品格以及種種,絕不弱於曆史上的諸葛,他缺的是傳頌,是後續蒼生的認可。

在這一點上,諸葛一明白僅憑他現在根本無法完成。

也許隻有通過不斷地對弈,讓興複諸葛亮的形象深入所有人的心中,然後形成諸如那豐臣信長一般虔誠的追隨者。

讓他的道不斷升華,屆時他再度入這諸葛曆史之際,就是勘定之時。

至於現在,諸葛一要做的就是留下火種。

說時遲那時快,僅僅片刻工夫,諸葛一已經放棄了所有其他念想,所有棋魂力和道境精神力全部湧入最後的興複竹簡之上。

逐漸之上一個碩大的【漢】熠熠生輝,然後在這漢字之下,同樣出現了諸葛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