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部分 引 子(1 / 2)

日寇宣布投降後不久,餘得水隨八路軍的一支部隊從魯南山區開到了魯北,部隊從那裏開往東北,而他卻奉命離開部隊,化裝秘密回膠東活動。部隊裏幾個相熟的同誌,聞知餘得水接受了這個特殊任務後,來和他話說:“好不容易才熬到抗日戰爭勝利,想不到又要和你分手了。膠東地區,遠離中央,遠離主力,你回去又要做地下工作,鑽山溝打遊擊了,反動派是不會讓你們安寧地過日子的。路上要小心!到那以後更要小心!希望到全國革命勝利時我們能再見!”餘得水感謝同誌們的關懷,可他自己心裏也有點亂。膠東是餘得水的故鄉,他很渴望回去,但是到抗日戰爭勝利了,仍然要化裝秘密回去,這卻是他沒有想到的。他極力想象著這次回去以後,可能碰到的將是怎樣的環境,他將怎樣活動,越想的多,思想反而越模糊。餘得水自己也覺得,對於那種環境,那種活動,是生疏了。餘得水離開膠東已經六七年,現在是什麼樣子,他卻不清楚,甚至關於那些過去在那裏和他親密地一起工作過的同誌們的消息,也多年未再聽到,他們是否仍在那裏,做著什麼,他也不知道,這次回去,將會和他們之中哪些人意外地重逢呢?他也無從猜測。餘得水知道這時所作的種種想象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但他又控製它不住。來話別的同誌們都走了,他仍然躺在駐地門前的大梧桐樹下的青石板上,任思緒胡亂地放飛。

山上的秋涼來得早,梧桐樹葉已經發黃了,微風一吹,便沙沙作響,輕輕地掉下幾片來。有一片葉子剛好落在餘得水的臉上,隻這一觸了,把他的遐想打斷了。他拈起那黃葉兒看了看,忽然記起這村子是他幾年前曾經到過的。那時餘得水因執行一項特殊任務,從太行山區繞道冀中平原、魯北鶴伴山經過萊陽、濰坊、沂源等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前往魯南地區中心縣委所在地抱犢崮。後來又經湖西、冀魯豫邊區、太行山到延安。也正是一個已涼未寒的初秋時節,餘得水和幾個旅伴躺在這梧桐樹下休息,看風吹桐葉落,一位年長的同誌問:“今天是立秋嗎?”餘得水說:“似乎是的。”他說:“是立秋了,梧桐落葉了。‘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據說從前每到立秋這一天,皇帝照例要叫人站在梧桐樹下看有無落葉,如果沒有,便殺欽天監的頭。所以立秋這一天,梧桐一定落葉,這是很準的。”這事轉眼過了幾年了。餘得水離開膠東去魯南時,原是打算幾個月便回去的,但由於任務的變化,輾轉往返一直也沒能再回到膠東。現在,他還是要從魯北用兩條腿一步步地邁回去,大概也要走個把月吧!“中國的革命真是長期性的啊。”餘得水帶點慨歎地想起這在革命隊伍中常聽到的一句話。但又接著想:“中國也真是廣大,東邊不亮西邊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這話也是這幾年常聽說的。這樣想,他的情緒興奮起來了。那梧桐樹靠近大路,不時有支援前線的民兵和民夫經過。那些久經革命戰爭鍛煉的群眾,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去年,日寇雖已宣布投降,但他們卻不肯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繳械,原來的漢奸兵也搖身一變,都換上了國民黨軍的軍裝,打起國軍的旗號,要配合一貫抗日不力,專搞國共摩擦的國民黨軍來摘取勝利果實的,乘機摧毀堅持敵後遊擊戰的抗日民主政權和革命武裝。抗日根據地的軍民,為了愛國,為了自衛,正全體動員去解放救占城市和交通要道,殲滅那敢於負隅頑抗,不肯服罪的鬼子、漢奸,和那敢於勾結敵偽,進攻人民,發動內戰的國民黨軍。民兵們一隊隊的唱著“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他在哪裏滅亡”的抗日歌曲走過去了,民夫們一隊隊的哼著民間小調,扛著擔架,吆喝著運糧運草的牲口走過去了。這裏的抗日根據地,是被日寇用所謂囚籠戰術和所謂三光(燒光、搶光、殺光)政策,反複掃蕩過無數次的,敵人也曾經把這些地區宣布為無人區。然而現在,不盡的人流,卻猶如從地底湧出來的噴泉,生氣勃勃地奔向勝利的戰鬥。餘得水似乎看到這洪流向著他正要回去的美麗的膠東奔去。他也要跟上去,他也是要上前線的,他想他應該早點走上戰鬥崗位去才是。這樣想了,他便著急著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