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詩魁理應當指婚(1 / 2)

太子一聽臉上便頗有些得意。

康熙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此律定不是你所作,是誰寫的?”

太子一聽便隻得垂眸到:“皇阿瑪聖明,此律確不是兒臣所作,隻是借了他人之筆而已。不過作此律之人也正在席間,也同為女子。”

康熙瞧了一眼,又盯了一眼黛玉,黛玉搖搖頭一副不是我,別看著我的樣子。

康熙又環視了一圈道:“是誰作的快出來與朕一見。”

這才說完,就見隔簾旁間的賈府席前出來一人,正是寶釵。

見她麵色從容,不慌不忙地走到前來與康熙行了禮:“小女參見皇上,此律乃小女所作。”

“哦?”康熙挑了一下眉,又偏頭凝眸看了幾眼寶釵,又轉過頭來看了一眼太子,麵色冷淡地道:“這條子倒是如何當著一眾人等傳到這裏間來的?”

他這一出口,屋內氣氛瞬時一凝,太子麵色便是一片慘白。

寶釵倒是並無懼色,不慌不忙地道:“隻小女聽林妹妹所作螃蟹詩頗有新意,又因我們幾個女兒家在府上以前也對些詩詞習慣了,對她所作頗有些不服氣,遂便作了一首。

剛才見幾位阿哥吟詩之時去書案處抄寫下來,又讓小公公代為交予太子的。”

“哦?”康熙聽聞臉上也並無過多表情。

又看了一眼太子,太子忙道:“兒臣近日與王子騰有些接觸,所以薜姑娘是其侄女,倒是偶爾聽他言起,她當是覺得隻識得兒臣,所以才讓公公傳給了兒臣吧。”

康熙嗯了兩聲,心想:我都還沒問呢,你便知道姓了薜了?

心下冷笑一聲,便道:“詩是好詩,隻是過於尖利鋒芒了些!隻把一甘人等都諷刺盡了,‘如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倒是把問題拋給了世人。把人都說盡了,卻又一副旁觀之色,嘴也恁毒了些!”

寶釵一時啞然,不敢再吱聲!

賈府一桌的人也神色各異,老太太麵色更是一層灰冷如霜,連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不想再看薜姨媽和寶釵。

昨兒個生生跑到賈府來求了她,定要跟著一起同出席拜見皇上,老太太便知這裏邊定是有什麼內容。

但是奈不住薜姨媽和寶釵一頓的軟磨硬纏也就同意了,這誰不知想在皇上跟前露個臉是為了什麼?

當是沒知道寶釵膽兒可真大,倒能在這眾目睽睽之下給太子遞東西,隻為在康熙帝麵前露個臉。

這下好了,奪了詩魁不說,還讓康熙和太子都惦記上了。

康熙又看了一眼太子便道:“罷了,今兒個宴席也差不多了,說好隻論詩詞,不言其它。倒是誰起的這頭兒?”

說著又看了一眼黛玉,黛玉茫然:怎地還是我起的頭了?

便道:“皇上,這可是您起的頭兒,之前就說要考考阿哥們的文采,好應個景兒罷了。”

“朕說的是讓阿哥們來應景對句,何時變成你們一群女兒家舞文弄墨了。”

康熙一說,宜妃便笑道:“若說如何變成女兒家來的,倒是元貴人提的議。”

宜妃一邊說著一邊又用一雙杏眼斜睨了一眼元貴人。

隻見元春並無過多表情,此時正麵無表情地正襟危坐地看著被太子隨手丟在桌子上的那張寶釵遞上來的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