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再次拿起包袱跟在高隊長身後向李家莊的東麵走去,路上高隊長給林夕簡單說了說李家莊各生產隊的情況。
全村200多戶,分五個生產隊,現在有空房子的也就二隊和三隊,都是茅草屋,如果不想住,可以去知青院,其實一天也就早起那麼一會,卻能省下不少錢。
生產二隊一共分下來四名知青,兩個已經結婚的,另外兩個男知青一起在租房子住。
“你不住知青院也好,現在的知青院快成村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了,幾乎是每隔幾天就有事情發生。”不知想到什麼,高隊長還嗬嗬笑了幾聲。
高隊長帶她來到一戶泥土房前,說:“這戶還空著,你看看合不合適,如果可以,每個月給村裏一塊錢就行。”
“房子以前的主人是個孤寡前幾年走了,這房子就沒人住也就破敗了,以前也有知青來看過,可能是因為死過人,沒看上最後選的別的地方。”
林夕跟隨高隊長進去看了看,院子裏全是雜草已經有半人高,門窗還算完整,東屋有一張木床,其他什麼都沒了。
林夕前兩世都在殺人,對於死人還真不在意,林夕出來給高隊長說自己很滿意,高隊長點點頭。
“行,那就說說口糧問題,規定是知青下鄉第一年國家給補助420斤糧食,雖然不會缺斤短兩,但是我們都是以粗糧算的,你有意見嗎?”
林夕知道其中的彎彎繞,沒有明說,點頭同意。
國家對於下鄉的知青都是格外優待,知青下鄉之前有錢票補助,雖然不多到也能買點必需品,下鄉後第一年每月發放35斤的補助糧,可能有的地方有點窮,補助糧會少一點,然後就是住宿的地方全部由各地負責建造。
林夕放好東西,跟隨高隊長又去了大隊部,找到會計寫了個租房的條子和知青下鄉領取補助的條子,並放下十二塊錢的房租。
“拿著條子去糧站換糧食就行,今明兩天不用上工,後天聽到鑼響到隊部集合就行。”說完,詢問林夕是否還有什麼事。
林夕剛來好多事情都沒有理順,想了想沒什麼要緊的事,就搖頭告辭離開。
林夕看看天色,過不了多久天就要黑了,今天隻能先這樣,回到自己的小家,林夕開始收拾起來。
房子正房有三間屋的大小,正堂是兩間屋,裏麵現在空空蕩蕩,東屋是一間臥室,裏麵的一張床占了三分之一的地方,廚房隻有灶台,鐵鍋是沒看到。
(其實廚房的叫法是城裏人才這麼叫,農村這個時候都是叫鍋屋或者灶房,為了能好理解,以後的再遇到相似的問題,直接按學名叫。)
先裏裏外外的打掃一遍,又把吃飯的東西放到廚房,鋪好床鋪。
林夕開始吃飯,這個時候隔壁傳來說話聲,是兩個婦人,一個中年人一個老年人。她們應該是婆媳。
說的意思就是問做沒做飯,答正在做,然後就問到林夕這邊的房子是怎麼回事。有人回答是知青在租房,然後另一人開始對知青的各種數落。
林夕明白,在城裏少爺大小姐一樣的生活,到了這裏肯定不適應。
林夕就當沒聽到,吃完飯,覺得時間差不多,從空間拿出一點點心和糖果,提溜著向隔壁走去。
林夕敲敲門,裏麵傳來問話聲:“誰呀?”
聽聲音,知道是剛才說話的年輕婦人,門隨即被打開,林夕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