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誰是公主(1 / 1)

“正是這樣,但在突厥之前,匈奴同樣讓整個歐洲不寒而栗。匈奴,被世人直接稱為狼民族,又稱為草原蒼狼,一度成為世界的噩夢,是凶惡、殘暴、狂野、專橫的象征,匈奴人能適應艱苦惡劣的環境,生存能力極強,無論是窮山惡水還是嚴寒酷暑,都磋磨不掉他們頑強的生存意誌,而且善於長途奔波,南征北戰,中國稱匈奴為“馬背上的王者”,歐洲則稱其為“上帝之鞭”。他們逐水草而居,舉彎弓射大雕,像狼一樣征伐在蒼茫的草原之上,縱橫於天地之間,用強弓勁弩奪下了無垠的土地。

“老馮,聽你這麼一分析,我才恍然大悟,幾乎所有的遊牧民族都崇拜狼,匈奴、高車、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日耳曼、條頓、盎格魯、撒克遜,包括印地安人,雖圖騰不是狼,但尊稱狼為老師。小時候看到曆史書上講羅馬的締造者是狼養大的狼孩,當時覺得很奇怪,現在才明白,要締造羅馬這樣的龐大帝國,必須要有狼的精神所以才會有狼孩締造羅馬城的傳說。”

“狼人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一直都是長盛不衰,可以看出西方人同樣推崇狼的精神。”

“古代中國不但狼性十足,而且足智多謀,現在所有的國際問題都可以借鑒中國古代的智慧來應對。從現在最重要的G20峰會來分析,西方學者將G20簡化為G2,言外之意就是中美爭霸的開始,提出這個論點的情景就象當年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當時以嚇得掉筷子來掩飾自己,所以現在中國同樣不會承讓要和美國爭霸,心照不宣,既然是爭霸,重心肯定在軍事領域,正好中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楚漢爭霸,咱試一下用楚漢爭霸的智慧來對應中美爭霸,楚漢爭霸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韓信,韓信幫楚,項羽會贏;韓信幫漢則劉邦會勝,所以楚漢爭霸最終的結果由韓信來決定。現在中美爭霸同相能找出一個韓信式的角色——俄羅斯,如果俄羅斯幫美國,美國會輕鬆壓倒中國,如果俄羅斯幫中國,中國會最終勝出,世界版的楚漢爭霸就是現在的中美爭霸。”

不錯,中國的地圖外形正好是一隻公雞,所以日本最想吞並中國,但雞的體形要化黃鼠狼大得多,當雞保持警惕時,就會變成一隻戰鬥雞,黃鼠狼吃不了雞的,隻有雞昏昏欲睡時,黃鼠狼才有機會以小博大吃掉雞,咱們回憶一下,中日曆史就一目了然。日本島小地狹,一直都覬覦中國的地大物博;公元662年日本借朝鮮局勢第一次與中國正麵交鋒,發動白村江海戰,但它麵對的是大塘盛世,慘敗而歸,發現自己與唐朝的差距太大,隻好老老實實向中國學習,直到930年後,1592年豐臣秀吉再次出兵朝鮮,‘假道入明’,並提出宏大的戰略藍圖;想稱霸亞洲,必須要占領中國,想占領中國,必先占領朝鮮作為進攻中國的橋頭堡,並設想占領中國後,讓天皇遷都北京,而自己住在寧波,所謂‘踏進大明四百洲,實行王政億萬年’,再從寧波出發入侵印度,實現稱霸亞洲,並控製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宏偉目標,豐臣秀吉雖失敗了,但他的戰略藍圖在350年後得以現實。1910年日本全麵殖民朝鮮,1931年9.18事變(9.18正是豐臣秀吉的祭日)入侵東北建立偽滿洲國,1937年全麵侵華,1940年攻占印度支那,1941年偷襲珍珠港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荷屬東印度,控製太平洋和印度洋終,實現豐臣秀吉的戰略藍圖。中日關係是非常詭異的,它們同屬東亞文化圈,是師生關係,是鄰裏關係,是敵對關係?更象是一對死冤家,說不清道不明。地圖告訴我們真正的中日關係就是黃鼠狼想吃雞的關係,什麼遣隋使、遣唐使,那隻是黃鼠狼給雞拜年,隻要一有機會黃鼠狼便蠢蠢欲動,一千多年來的中日和平與戰爭的關係史就是黃鼠狼想吃雞的奮鬥史,我想不會有人敢說黃鼠狼(日本)會放棄它沒有實現的這一‘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