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任何君主都會有。
懷疑。
而這個問題,對於素以多疑著稱的曹操來講,尤甚。
更何況,荀彧,似乎十分有值得懷疑的“理由”。
莫測高深的荀彧。
第一,荀彧的權力。
荀彧,守尚書令。曹操雖然“錄尚書事”,但常年征戰在外,真正的國家行政工作,是由荀彧完成的,也就是所說的“居中持重十數年”。
前麵說過尚書台的權力,現在,可以更進一步的結合這個,來看一下荀彧的實際權力。
尚書台由漢武帝始置,漢光武帝劉秀又大大加重了其權力,辦公地點在宮禁內,被稱為“台閣”,故有尚書台之稱。
東漢以來,三公被架空,而尚書台,就是實際的最高行政機關,相當於國務院。
尚書台設尚書令一人,相當於國務院總理。
尚書仆射一人,相當於副總理。
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相當於國務委員。
二千石曹尚書:六百石,主辭訟罪法諸事,類似後來的刑部
三公曹尚書:六百石,主歲盡集課州郡,類似後來的戶部
吏曹尚書:六百石,主選舉,類似後來的吏部
民曹尚書:六百石,主繕治功作諸事,類似後來的工部
南客曹尚書:六百石,主接待南方外國及少數民族
北客曹尚書:六百石,主接待北方外國及少數民族
尚書台,後來演化為唐代的“尚書省”,分設的六部,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製度之一。
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尚書台裏的“二千石曹”,主管司法,演化為後來的刑部。而原主管刑法的“廷尉”,則演化為“大理寺”,明清以後成為司法複核機構。後世的“三法會審”,就是由大理寺、禦史、刑部三部長官三司會審。
荀彧,就是這一整套行政體係裏的老大。
曹操常年在外打仗,一切日常行政都由荀彧完成,可想而知,荀彧的權力有多麼大。這兒發個災那兒撥個款,都得荀彧出麵,老百姓看臉兒,荀彧比曹操熟。
第二,荀彧的人脈。
社會,是一張大網,一張由各種人際關係交織而成的大網。
而官場,則更是一張有著嚴密體係的精密大網。
這個場上,最重要的關係,就是人脈。三公為什麼能被架空?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這條人脈,手底下沒自己的人,光杆司令一個,說話管個屁用。
荀彧則不同了。
荀彧傳載有明文:“彧又進操計謀之士從子攸,及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誌才等,皆稱其舉”。除了戲誌才郭嘉因病早死之外,其他個個都是正部級以上幹部,日後的托孤大臣就有兩個。
這是有記載的高級幹部,尚且有這麼多。那沒記載的呢?荀彧手經辦的廳級以上幹部,那就是不勝枚舉了。
荀彧的人脈,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