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載曰:“西平有龍泉水,可以淬刀劍,特堅利,故有龍泉之劍,楚之寶劍也。”《中國史通》載:“西平有龍淵水,淬刀劍特堅利。”《太康地記》載:“幹將、莫邪匠名也,其劍皆出西平縣。” 曆史記載的眾多名劍皆出西平。
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之後,召集天下製劍名匠,曆時三載,鑄成兩把寶劍。秦始皇命令李斯在一把劍上篆刻“定秦”二字,其意為彰顯天下統一之偉業,作為鎮國之寶埋於阿房宮下。另一把,篆刻“天子”二字,作為秦始皇隨身佩劍,號令天下,自此開創天子寶劍曆史先河,成為權利、地位、正義、力量的象征。
當然秦始皇的佩劍,傳說還有兩把:那就是太阿劍和鹿盧劍。
太阿劍曾是楚國鎮國至寶,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根據史書記載,此劍劍未成劍氣已然存於天地。根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這句話說明了太阿劍在始皇帝手裏,並且被埋入了秦陵地宮中。
鹿盧劍是曆代秦王的佩劍,盡管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但他曾經也是秦王,因而這把寶劍也曾是他貼身之劍。白起、荊軻等人便是死在此劍之下。
定秦與天子兩把寶劍凝聚了春秋戰國時期天下最高鑄劍技法,乃王者之劍,故而兩把劍不分彼此,皆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劍”。
天子劍自秦始皇駕崩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傳說因為其是始皇帝的佩劍,也是天子地位身份象征。所以作為陪葬品,被放在了始皇帝靈柩之內,伴隨著始皇帝一起長眠於地下,再也不見天日。伴隨著始皇帝消失的還有太阿劍和鹿盧劍。
定秦劍因為項羽一把大火燒毀了阿房宮,而被有心之人發掘而出,並不時現身於世間。或現身於廟堂,或拚殺於江湖,或流連於市井......
但不管定秦劍出現在何處,都會引起一片爭搶殺戮。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會有定秦劍的影子。而定秦劍更是茹毛飲血,無堅不摧。每當新朝建立,全國再次統一大定之後,這定秦劍便銷聲匿跡,無人知道此劍在誰手中,去了何處。
傳說始皇帝統一六國後,曾暗中拜訪過仙山昆侖,至於有沒有見到神仙,不得而知。不過回來後不久,卻傳出始皇帝偶得仙玉一枚。這枚玉呈心形,巴掌大小,雙掌厚度,整體血紅,也可以說是一塊血玉。玉中仙氣充盈,自成空間,裏麵還有修仙的秘籍。先秦的煉氣士功法,就是始皇帝從裏麵獲得。至於此事真假無從考究。
還有一個版本的說法,是這塊玉的來由。說殷商比幹的心髒有七個洞,是一顆七竅玲瓏心。七竅玲瓏心可以與世界萬物交流,能使雙目破除一切幻術,重傷者食用心髒可有治愈之效。
按照曆史以及《封神演義》的描述,殷商紂王帝辛是荒淫無道,濫殺無辜之主。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之所以如此,不過是行權者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說是當年聞太師征伐東夷時,紂王帝辛在去狩獵的路上,遭到了東夷人的刺殺。盡管刺客最後全被剿滅,但是帝辛卻受了重傷。宮中禦醫雖然全力救治,不過不僅沒有好轉,病情反而逐漸加重。最後帝辛昏迷不醒,危在旦夕。